电的梦想
嘉道理家族在远东的第一项生意,是艾利· 嘉道理在香港开办的股票经纪行, 开办经费, 是向犹太朋友借来的500元钱。 这在当时下层的西人眼中,算一笔不 小的数字。 犹太人有资助同 胞做生意的传统, 犹太人极讲信用, 即使是父辈欠下的债务, 后代也会努力偿还。
那时香港的股票市场很不成熟, 股票经纪生意清淡, 还常常会招惹麻烦。一些经艾利之手买下股票的人蚀了钱,就把怨气渲泄到艾利头上,以英格兰人的固有偏见, 骂艾利是个狡诈的犹太佬。
艾利的经纪行维持了两年多, 就关门大吉。 经纪行除了聊以生计, 只是略有小赚。 艾利仍用那500元钱为资本,做他轻车 熟路的贸易。 到世纪末, 艾利已是小富翁。
艾利或许该以贸易为终身事业, 但电的出现, 使艾利改变初衷,愈来愈执迷。
1887年5月, 太平山出现了山顶缆车。 那时香港还没发电厂, 缆车的动力,是缆车公司自己的蒸汽机发的电。这事在港岛十分轰动, 许多人跑到太平山来看这神奇的庞然大物,巨大的车厢不用马匹就能向山顶缓缓移动。
缆车的收费昂贵, 乘客全是太平山居住的富人以及登山游览的山下富人。艾利为了省钱; 从山麓的花园道出发,沿着轨道,一路攀上太平山顶看稀奇。艾利惊叹电的伟大, 真是个不可思议的东西。
1889年工月, 赫赫有名的遮打爵士创办香港电灯公司。 发电厂设在湾 仔永丰街尾的山脚, 装有2台老式蒸汽发电机。 1890 年 12 月发电, 随后架设电线, 到次年岁末, 已有600户家庭用上照明灯, 另装有75盏路灯和一台山顶水塘电动抽水机。
为装电灯, 艾利与妻子就费用问题商量了许久。 家庭才刚刚 进入小康, 妻子主张等手头宽裕了再说。 艾利说:"我昨夜做了一个梦, 梦到我开了一家电厂。 当然, 开电厂, 对我们这小商人来说, 大概永 远是一个梦。 但我敢打保票, 我今后能赚到毫不费劲供一盏灯的钱。 ”
虽然是梦, 这个梦时时紊绕艾利心中, 促使他努力赚钱, 以求梦想成真。1904年初, 香港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 线路仅从铜锣湾到中区一段。 当时只有两辆电车, 单层无蓬, 连外壳也没有, 仅用铁链拦住防止人摔下去。 艾利花了5 仙 钱, 坐二等车厢兜风。 那心旷神恰的感觉, 晚年时的艾利还常向他儿子罗兰士(又译罗伦斯)谈及。
电, 正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艾利觉得电是一门很有发展前景的事业。他发誓,待攒足了资金,一定投资电业。
也正是这一年, 艾利涉足与电密切相关的山顶缆车实业。
山顶缆车公司大班是史密夫, 但在公司未注册前, 创始人却是上海大亨沙宣。 沙宣以2000港元的代价向港府购得经营权。 进入实施阶段, 沙宣发现工程浩大, 建成后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 故在未破土动工前, 就把经营权卖了。 时间是1885年, 其时艾利还在沙宣手下打工, 正准备脱离沙宣门庭。 两人虽是表亲,但地位悬殊, 沙宣就没与艾利道起这件事。
沙宣的经营权被史密夫和基利买下, 他们投入资金, 终于使山顶 缆车开通。
1889年, 弗德利·沙宣来香港公干, 便把表亲艾利· 嘉道理叫来, 一道登山游览。 两人坐在空荡荡的缆车厢,沙宣为自己当年放弃经营权而自 鸣得意。沙宣对艾利说: “史密夫一定会栽到缆车下。”
上了山顶, 遇到史密夫, 史密夫谈起现状面有难色, 向沙宣讨教扭亏之策。 沙宣赞叹史密夫为香港开创了一项伟大的事业, 鼓励史密夫道, 坚持下去, 只有坚韧不拔的人才会有转机。沙宣事后对艾利说, 史密夫撑不下去的, 你若有机会, 就把他的股份买下来。我相信你有办法将它经营成功。艾利叹服沙宣的城府与韬 略, 含而不露, 实则比钢刀利剑还厉害。
果真, 史密夫就像落水呛得晕头转向的人,听人指点, 反而向水深处游去。缆车公司正一步一步向灭顶之灾滑去, 濒临倒闭。
1891年,缆车公司为摆脱危机,把公司的大部分股票按予中国信托贷款公司做抵抓,获取3万港元贷款,以期,起死回生。
3年过去, 缆车公司仍毫无起色,信托公司成了缆车公司的所有人。 按银行 法, 金融机构不能直接投资实业。 艾利与摩臣便趁机购入缆车公司的股份。因是作抵押的, 股价很便宜, 每股才5港元。
1905 年, 艾利、 摩臣已是缆车公司的大股东了,两人双双入主缆车公司。
艾利将蒸汽发电机拍卖给尚未使用上电的九龙工厂。 原因是自己发电, 比接港灯公司的电成本贵。 第二步, 艾利把乘坐费降价,他认为,只有价格适中, 才能吸引更多的乘客, 过去史密夫就陷入这种魔圏, 愈亏愈不敢降价, 愈不降价愈亏。
一年后,缆车公司开始盈利。同时, 艾利经营的其他生意亦颇为成功。 艾利成了新富, 他想, 当初经营电业的奢望, 看来不会是不可实现的梦!现在只是机遇问题了。 艾利因做过股票经纪商, 谙知股票的奥妙。与其投入重金开创基业, 不如巧借股票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