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林蒙船长建坞遣船创黄埔

2019-12-1608:01:58香港商战:林蒙船长建坞遣船创黄埔已关闭评论

黄埔船坞

林蒙生前最大的愿望, 是造蒸汽动力的铁壳轮 船-他对赚钱反而没太大的兴趣。

他这一愿望与德忌利士不谋而台。未来造船业的方向是机械动力轮船, 德忌利士决定冒险尝试, 但不同意林蒙的铁壳船方案, 只同意在木船上配机械动力。

毫无疑问, 蒸汽机是从利物浦买来, 其他铁件就地锻铸。 一来林蒙的图纸本身有问题, 二来工匠缺乏经验, 经常返工。 这其间, 林蒙还回了一趟利物,浦, 高薪聘请两位技师。 技师来到石排湾船厂, 见了这些简陋的土设施直摇头, 说他们从来没这样造过船。

利物浦技师回天无力, 其后又返工多次。 下水试航, 故障百出, 不得不扬帆抵利物浦大 修。 幸好, 整条船未损毁, 未伤筋拆骨改造, 只是局部更换零件。

林蒙兴致勃勃驾船回到香港, 德忌利士哭丧着脸跑上船来, 说船东控告我们延误工期, 只肯付一半船款。

这艘汽船本来就亏本, 这样一来,连造其他船的利润也得贴进去。 船厂一蹶不振, 元气大伤。

可林蒙还要造第二艘汽船。 他说他这次在利物浦已掌握造汽船的全部诀窍, 如果能添置设备,他连铁壳轮船都造得出。1862年,港府在湾仔动工兴建专供汽船停 泊的现代化 码头。 林蒙以,此力理由, 天天叫 嚷要造汽船。

林蒙是一个造船家, 而德忌利士是个纯粹的商人。 两人意见相忤, 常常爆发冲突。 与林蒙、 德忌利士要好的朋友从中调解, 最后达成协议,增加资金,增设股东。 这对林蒙 和德忌利士卒说两全其美。 有资金作后盾, 林蒙可再造汽船; 而德忌利士可由此而摆脱债务。1863 年 1 月, 湾仔汽船码头竣工。7月1日,由数家洋行参股,成立香港黄埔船坞公司。船坞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修船造船。

黄埔船坞公司与香港仔船厂展开竞争。 香港 仔船厂虽有多年的造船经验,但财力单薄-由于众投资商意见不统一, 林蒙与德忌利士组建股份公司的设想搁 浅。 黄埔大班与德忌利上谈判, 在1865 年,将香港仔船厂 收购。 德忌利士个人未受损失。 林蒙不大计较个人利益,他所关心的是造更大更先进的船。林蒙造出第二艘合格的汽船。 这艘船跑中国沿海,船东就是船坞公司的股东渣甸洋行。

那时, 汽船的主要燃料是煤炭与木柴。 汽船速度快, 香港、 广州、 上海的洋商都乐于坐这种船。

1865年10月,黄埔船坞公司根据新公司 法组成有限公司, 资本额为 75万元, 这在当时的香港已是大型公司(1869年建成的、极其宏伟富丽的大会堂才耗资10万元)。在这其问,渣甸洋行吸入其他股东手中的股票,一跃成为黄埔公司的大股东。 渣甸洋行总经理兼黄埔公司董事长.

黄埔船坞成了渣甸洋行的关系公司后, 规模扩大, 在岸上建了配套的机械工厂。 那时, 英国皇家海军普遍改为铁壳战舰, 黄埔具备了 修铁船的能力, 远东的英舰不再回英国大修。

林蒙生前, 终于实现了造铁壳汽船的夙愿。 林蒙没有成为巨富, 但他的一生,可谓功德圆满。

英国 将南九龙划为殖民地后, 九龙出现了两家英资船坞公司:一家是设在红湾的联合船坞公司,一家是设在大角咀的四海船坞公司。

三家船坞公司, 在香港展开激烈的竞争。

黄埔船坞凭藉渣甸洋行强大的经济实力、 港府为其靠山, 获得为港府修公船的特权。 黄埔公司首先在 1870 年将联合公司挤垮, 将其吞并。 口海公司勉强维持到 1880年, 答应了黄埔公司的收购条件。

本世纪70年代, 黄埔船坞与和记洋行合并,简称和记黄埔, 和记黄埔成了各财团眼中的珍馐。 李嘉诚的长江集团, 巧夺和记黄埔, 成为香港商界收购战的经典。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