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先河
1843年, 林蒙在铜锣湾东角, 开设了香港第一家造船厂。 说是造船厂,没有一点厂的架势, 仅是一块布满乱石的海滩, 连葵叶工棚也没有。 离林蒙船厂数步之遥, 是渣甸码头, 船进船出,人来人往, 热闹非凡。 尤其是那尊古炮, 威风凛凛, 成为香港的一大景 观。林蒙拿到船厂的执照, 开始为场地, 资金与订单奔彼。 他与渣甸有过一些交往, 曾替他运过鸦片和原棉。 林蒙来到春园街的一座别致的巴洛克式建筑, 游说渣甸大班。
渣甸听后便摇头, 说: “林蒙船长,要我借钱给你买船跑海运倒可以,要我投资你的船厂, 我大概会一毛不拔。 因为我资助你造船是害了你, 现在海运繁忙, 你为何要把一艘新船闲置在那里呢?
林蒙又提出, 希望渣甸给他一份跑近海的小船订单, 渣甸笑了起来: "正像你一样, 我订造船只从来都是去利物浦。 除了欧洲北美, 其他地方只配修船。 你坚持要放弃海运, 我劝 你还是从修船于起。"
渣甸没给林蒙资金订单上的扶植,却给了林蒙使用渣甸码头的便利, 允许林蒙建一个船坞, 等有了赢利, 再适当给一些场地租金。 渣甸常做这样的事情,对尚未发迹,但具有潜力的人给一些小小帮助。 即使来年得不到回报, 也会为渣甸赢得商界圣人的声誉。
早在前两年, 西营盘至铜锣湾的海滩,除留以公用的外,早已给大洋行瓜分完毕。 正是因为渣甸给予林蒙场地的便利, 香港的第一座造船厂, 才能设立,在闹市区的海滩。
当时, 林蒙并不认为渣甸给的便利有多么了得。 除靠九龙的北面海岸,东 西、 南三面的海岸港湾全是空着的,只需很低的价值就能弄到一大片。林蒙已看好南岸的石排湾, 只差没向港府交钱。
荷露坚持未来的船厂设在北岸, 她认为南岸的荒凉之地是海盗出没的地方。 林蒙在东角海滩打下船厂的招牌,因是寄人篱下, 林蒙就没亮出林蒙船厂的牌子, 而是写上: 渣甸码头船坞一一算是林蒙船厂的厂址吧。
这样一来,很多人产生误会, 以为是隶属渣甸洋行或该行参股的船厂。有人间渣甸, 渣甸说: “是我叫林蒙把厂址选在这里的。” 都知道渣甸买下的海滩, 除建码头, 大半都空在那里。 曾有几家洋行想租海滩建码头, 遭渣甸的拒绝, 渣甸只允许他们借用他的码头。
另有一次, 渣甸去俱乐部, 有人问他: "“渣甸先生,你真的要做香港的斯温奈尔 (利物浦造船大王)?” 渣甸道: “我可没这个野心, 怎好与斯温奈尔先生比。 不过, 真要投资造几艘 小船。 还不是从绵羊身上拔一根毛。”渣甸这些模棱两可的话,使人信以为真。 这也是 渣甸的精明狡诈之处。他确实想在林蒙为难之时拉他一把, 又不想出资冒险。 他知道, 他的渣甸洋行,就是信用的保障。
这时, 林蒙驾 船从印度孟买回来,雇用造船工匠, 购置造 船工具, 把积蓄投掷殆尽。 下一步该如 何走, 林蒙一片渺茫。
船泊靠后, 就有好消息等他。 一个名叫塞拉苏的美国船商, 喝得醉醺醺的, 给了林蒙一份80 吨桅船的订单,预支订金1/3。
林蒙马上去马尼拉运造船木材, 随后在 海滩搭起简易旱坞。 林蒙在利物浦学过造船, 并且描摹过好几类船的草图。 林蒙 很快就画出图纸,亲任造船监工工匠除了孟买来的英国人与印度人,还有来港打工的华人。 林蒙是航海家出身, 工匠都叫他林蒙船长。
生活基地设在荷露号上, 荷露负责做饭。
船的框架还没拼拢, 资金告罄, 连买米的钱都没有。 林蒙想起他的恩主渣甸, 可渣甸离开了香港。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 德忌利士 洋行大班德忌利士· 拉伯勒主动上门, 以很低的利息借钱给林蒙。 本来, 德忌利士完全可以趁人之危, 狠狠敲林蒙一下。德忌利士有心投资造船业,他不急于合股, 因为林蒙船厂前途未 卜。 他先借出钱, 万一船厂倒闭, 至少可把做抵押的荷露号弄到手。 若是合股, 倒闭了将会血本难回。
船造好, 塞拉苏 远航回来。 这时他已知道, 林蒙 船厂并非渣甸 洋行的子公司。 木已成舟, 看来这个舟(船) 还不错。 塞拉苏、 林蒙。 德忌利士一道登 船试航。 塞拉苏痛痛快快地把船款给了林蒙,将塞拉苏号开走。
林蒙还清德忌利上的钱,给齐工匠的工钱, 勉强保持个亏。 若林蒙不造船, 靠自己的船跑海运, 准能成为 小富翁。
林蒙的意义在于: 他开创了香港的重工业, 是香港开 埠史上第一位造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