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台高筑,胡仙痛失星岛

2019-12-1810:54:46债台高筑,胡仙痛失星岛已关闭评论

Lazard 比拼财技反败为胜

由于不满胡仙将星岛股售予以中企基金为首的财团,1998年12月15日,胡仙债权人何英杰家族向胡仙发出法定要求偿债书,要求胡仙立即偿还已逾期的两笔合共2.7亿港元欠款及2000多万港元利息,从而启动了申请胡仙破产程序的第一步。 当时,有评论认为,何氏的行动,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并非真要迫胡仙破产,而是要力阻胡仙售股予中企,以保障自身的利益。

1999年1月7日,由于胡仙未能按期偿还债务项,何英杰家族正式人禀法院,要求法院颁令星岛集团主席胡仙破产。 翌日,何氏家族再成功申请法院批准委任临时接管人,接管胡仙名下资产,包括50.04%星岛股权。至此,中企入股星岛的交易,增添不明朗因素。

面对这一变局,胡仙亦展开一系列抗辩行动,先是于1998年12月31日向法庭申请驳回法定要求偿还书,其后更直指何氏家族对她破产的申请,并无法律依据,并表明有意继续按协议将星岛股份售予中企基金。

由于何氏家族已成功申请法院委托接管胡仙资产,中企基金和胡仙要完成售股交易,惟有向法院申请确认令,批准交易。1999年2月2日,香港高等法院经三日聆讯,作出裁决不批准是项交易,主审法官在判词中透露胡仙持有的50.04%的星岛股权,九成六已经抵押给银行,她拖欠银行1.1亿港元,而何英杰借予她的2.7亿港元,却是无抵押贷款。

尽管售股协议未获法庭确认,但中企基金坚持与胡仙的售股协议仍然生效,并研究是否自行豁免交易的条件,赶在胡仙破产案聆讯前,按原定计划完成购股交易。同年2月5日,中企基金与中国投资基金订立补充协议,同意更改早前协议的条款,主要是豁免法庭须批准胡仙售股权的条文,并将达成交易的期限至2月25日,即胡仙破产案聆讯日期。

期间,中企基金阵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企基金的伙伴中国投资基金增持了410万股星岛股权,其持股量超越了中企,而一直发挥主导作用的中企基金在与胡仙交易中的角色开始变化。据悉,与中国投资基金关系密切的BNP百富勤常务副董事长梁伯韬介入,充当说客,企图说服胡仙与其主要债权人何氏家族和解。 然而,梁伯韬的调解,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何氏家族坚持,只要胡仙将所持的星岛股权全部授予国际投资银行Lazard,就考虑撤销对胡仙的破产申请。3月23日凌晨,就在法院开庭审讯胡仙破产申请的前夕,胡仙在债权人的强大压力下,为避免面对破产聆讯,被迫在最后一刻与何氏家族寻求和解,同意将所持50.04%星岛股权售予Lazard。

当日,国际投资银行Lazard 的亚洲分公司的亚洲分公司 Lazard AsiaLimited 宣布,已就收购星岛股权事宜和胡仙及债权银行达成协议,Lazard以每股1.25港元的价格(较前一日星岛在股市的收市价溢价两成半)分别向债权银行及胡仙共购入星岛已发行股本的50.04%,在完成交易后将以同样价格向星岛其他股东提出全面收购,涉及资金达5.25亿港元。 根据协议,胡仙售股后虽然不能继续担任星岛主席,但仍可出任董事会的特别顾问六年,每年获得900万港元利润分成,另外还可获Lazard 贷款6300万港元。

这边厢,中企基金阵营已发生重大变化,中企基金悄然退出,仅余中国投资基金还在独力顽抗,至此它已在市场上收购了约一成星岛股权,中国投资基金自知收购星岛无望,立即改变策略,转而向何氏家族接触,包括要求派员进入星岛董事局及获配售星岛股份,但均被何氏家族拒绝。4月30日,星岛集团召开股东大会,结果绝大多数股东同意将星岛以每股1.25港元的价格售予 Lazard Asia Limited.至此,Lazard Asia Limited成功人主星岛。同日,胡仙遭债权人何氏家族申请破产的官司被取消。

在收购星岛的一役中,Lazard与中企基金均在比拼财技,同时亦各自捕捉星岛卖益中举足轻重的决策者的心理。中企基金的方案显然是为胡仙度身订造的,故取得胡仙的支持,然而它却忽略了胡仙最大债权人何英杰家族的利益。相反,Lazard 的方案则同时兼顾了胡仙和何氏家族的利益。 胡仙售股后套现2.62亿港元,除偿还债权银行1亿港元之外,尚余1.62亿港元,加上Lazard向胡借款的6300万港元以及六年内可获得的5400万港元的顾问费,合共2.79亿港元,基本够偿还何氏家族的无抵押欠款,这就是何氏家族为何全力支持Lazard 收购星岛的原因。Lazard 的收购方案技高一筹,取得何氏家族的支持,故能最终失而复得,反败为胜。

Lazard 成功收购星岛后,通过新闻稿指出,星岛集团业务广泛,拥有稳健的财政实力,具备很多重组和发展的机会,相信收购星岛是一项优质的投资。Lazard将强化星岛的管理层,并受益于胡仙的经验,将星岛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报纸出版业务,令集团更加发扬光大。

不过,胡仙售股予 Lazard后,虽然避免了破产聆讯,但最后仍然是变得一无所有,并失去日后卷土重来的翻身机会,家族的事业就此断送在她手里,实在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其悲痛的教训惟有留给后人研究、借鉴。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