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收购星岛功败垂成
1997年10月以后,亚洲金融风暴多次袭击香港,令股市、地产均大幅急挫五成以上,经济在短期内陷入衰退。 时局的转变,令胡仙失去最后的翻身机会。正如有评论指出:一场金融风暴,吹走了不少富豪一生积累的财富。星岛集团主席胡仙早已债台高筑,好像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即使用一根小指头碰一碰,也会应声倒地,更何况要面对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 其实,金融风暴到来前,胡仙仍有机会翻身,可惜她未能及时把握。 过去几年间,香港地产市场曾两次转旺,胡仙亦逐步套现减债。到1997年底,胡仙的个人负债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20亿港元巨额减至约7亿港元,包括拖欠ING银行、东方汇理银行等六家银行的4亿港元,拖欠何英杰家族的2.7亿港元。 因此,胡仙已暗中放盘出售星岛集团股份,希望套现大笔资金,一举偿还债务。 据说,金融风暴到来前,胡仙有一次差不多可以每股5港元价格出售星岛股权,可惜她未能速战速决,错失了最后的黄金机会。金融风暴后,港元资产大幅贬值,随之而来的是银行收紧信贷。 胡仙的两项主要资产-一持有五成的星岛股权和祖业虎豹别墅自然也大幅贬值,星岛的股价也跌至不足1港元。 胡仙的财政状况自然惹起债权人的关注,1997年底银行及何英杰家族开始向胡仙追债。
这时的胡仙,甚至已无力向债权人偿还利息。据了解,截至1998年3月底财政年度,胡仙在星岛的股息收入加上董事酬金仅2400多万港元,但欠债的利息支出估计就高达6700万港元。 胡仙惟有不断出售私人资产实现还债。1998年,胡仙通过家族持有的胡文虎基金会将祖业虎豹别墅放盘出售,初期叫价3亿港元,最后因楼价暴泻,被迫于年底以约1亿港元的价格售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
然而,胡仙仍拖欠何英杰家族2.7亿港元及多家银行约1亿港元的债务,除出售所持五成星岛股权之外,已别无选择。 当时,有意收购星岛的财团,包括国际投资银行Lazard Freres&Co.和商人叶肇夫旗下的中企基金,前者愿意以每股1.25港元价格收购胡仙所持有的50.04%星岛股权,后者愿意以每股1.2港元价格收购胡仙持有的23%星岛股权,并有权在两年前再购人10%,每股作价1.38港元。
1998年12月8日,胡仙当时的财务顾问怡富代表胡仙,与Lazard谈妥,并拟就收购建议的草稿,约定胡仙早上11时签约。不过,胡仙临时爽约,两日后再次爽约,随即在同日签约售股予中企基金。根据胡仙与中企基金的协议,中企基金将以每股1.2港元价格向胡仙购入9600万股星岛股份,占星岛已发行股份的23%,涉及资金1.15亿港元。中企基金是商人叶肇夫创办的太阳集团旗下的一只封闭基金,资产值为4040万美元(约3.13亿港元)。
根据中企基金的内部章程,管理层只可自行审批800万美元(约6200万港元)的投资,即最多只可购入12.26%星岛股权。因此,中企基金需伙拍第三者才可完成与胡仙的交易。 当时,中企基金表示,考虑中的第三者,包括四类财团:一是中企基金的全部股东;二是私人投资者;三是储蓄寿险及退休基金;四是由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 为实现对星岛的收购中取得主导权,中企基金透露曾与一、二、四类财团进行过初步磋商,但未有结果。最后,中企基金选择了中国投资基金为合作伙伴,商定双方购入星岛股权的比例是16:15,但新股东向星岛集团委派的四名董事,则全部由中企基金决定。 根据协议,胡仙在出售星岛股份的同时,还会授出一项为期两年的购股权,给予一家由中企基金四名管理层成员(包括叶肇夫本人)组成的管理公司,管理公司有权以每股1.38港元作价,向胡仙再购入10%星岛股份。中企基金的收购方案,可以说是充满高超的收购财技,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味道。 其中的关键,就是星岛集团本身坐拥2亿港元现金。据悉,中企基金的如意算盘,是在收购星岛后,将星岛这2亿港元现金在1999年全部作为特别股息派发,中企基金按比例可收取2740万港元。换言之,中企基金伙拍中国投资基金收购星岛23%股权,其中,中企基金只出资5970万元购人星岛11.87%股权,若再收取2740万特别股息,中企基金实际只出资3600万元,便可控制一家市值高达5.25亿港元的上市公司,十分划算。
中企基金的收购方案可以说是为胡仙度身订造的,避免了胡仙要即时还款予没有抵押的债权人何英杰家族而变得一无所有。 这也是胡仙之所以选择出价较低的中企基金以舍弃 Lazard的原因,按照中企的方案,胡仙出售23%星岛股权所得1.15亿港元,刚好够偿还有抵押的银行,而无抵押的何氏家族的欠款则只好拖延了。 胡仙出售股权后,可继续担任星岛主席,即使日后再售出一成股权,还持有17%星岛股权,进可为日后卷土重来埋下伏笔,至于退路,胡仙亦早作安排。 根据胡仙财务顾问怡富的透露,一年后胡仙家族的胡文虎基金会,将会动用出售虎豹别墅所得1亿港元现金购入胡仙剩余的星岛股份,胡仙将通过售股取得原本不属于胡仙的1亿港元现金。
收购战从来就是财技与实力之战,中企基金的收购方案财技高超,如果胡仙财政稳健,可以自行决定如何售股,则中企基金早已稳坐钓鱼船。可惜,胡仙债台高筑,中企基金的方案,恰恰忽略了胡仙最大债权人何英杰家族的利益,并迫使何氏家族亮出申请胡仙破产的杀手锏,使中企基金的收购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