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成功控制美丽华酒店
李兆基通过恒基发展介入美丽华收购战后,长实和中信泰富马上作出反应,宣布第二度提高收购价,普通股每股17港元,认股权证每份10港兀,与恒基发展看齐,收购涉及资金增至96.5亿港元。 心東器器动科美ル道坂面对僵局,李嘉诚仍然表现得气定神闲,他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收购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是平常事。”中信泰富则似乎志在必得。 证券界人士分析,中信泰富目前的市值300亿港元,在香港四大洋行中排名最末,距离第三位的怡和还有100亿港元的距离,荣智健要在短时间内壮大中信泰富,收购美丽华便是少有的绝佳机会。 因此,尽管一开始荣智健已表示不会提高每股15.5港元的收购价,但面对形势的突变仍然二度提价。
应该说,长实和中信的加价对小股东而言,在价格上有一定的吸引力。原因是恒基发展已表示不会再增购美丽华的股份。 因此,小股东若要出售手上的股份,就只有卖给长实及中信。
而长实及中信加价后,恒基发展的处境也显得比较尴尬,若恒基发展再增购,便触发全面收购点,最保守估计要动用超过90亿港元。 虽然恒基发展有这样的实力,但看来犯不着这样做。
7月上旬,美丽华酒店独立估值公司魏理仕物业顾问于6月16日所作的估值,以重建发展为基准,美丽华所拥有的物业总权益市值应达112亿港元,相当于账面值的1.7倍。 于最后可行日期,美丽华的经调整综合资产净值为106.59亿港元,未经摊薄的每股资产净值为19.23港元,假设现有认股权证全面行使后的全面摊薄净值为18.74港元,分别比每股17港元的收购价折让11.6%及9.3%。
该文件并披露,持有美丽华34.78%股权的恒基发展已向独立顾问确认会尝试要求进入美丽华董事局,并表示会鼓励董事局考虑重建美丽华酒店及柏丽广场第一期,以发挥该物业的潜在价值。 恒基的这一招可说相当高明,目的是要牵制小股东接受长实、中信的收购,加强对恒发入主董事局后公司前景的憧憬。
结果,美丽华董事局对是否接纳收购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以美丽华董事总经理杨秉正为首的六位董事表示拒绝接纳收购,他们共持有美丽华已发行股份的7.61%,而以美丽华董事局主席何添为首的五个董事,包括何添、冼为坚、梁球琚、利国伟等,则表示接受收购,他们共占美丽华股东5.38%.这样一来,恒基发展与长实、中信财团联手收购美丽华的可能性已十分渺茫。
杨秉正又向美丽华股东致函表示,独立财务顾问渣打亚洲所作的每股资产净值的估计,未有计及美丽华的商誉及取得控制权的溢值。 他并指出,随着柏丽广场第二期完成,租金收入将会十分可观,所以,预期美丽华的赢利及股价短期内将有显著改善,以反映其真正价值。
很明显,自恒基发展介入收购战后,长实及中信泰富一直未能扭转局势,及至7月15日收购建议截止期,长实、中信仅接获7590余万股普通股及213万认股权证接受收购,分别占已发行正股的13.7%及认股权证的9.2%,由于未符合收购条件,故收购建议失效。
此役,恒基发展仅动用33.57亿港元,就成功控制了资产逾100亿港元的大型上市公司,策略上可说相当成功。恒基发展表示,收购美丽华股权的原因,是看中它是一次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而该项投资符合恒基发展的多元化策略。
不过,证券界则指出,恒基发展收购美丽华股权,明显是看中该集团所拥有的物业的重建价值。 据分析,美丽华在尖沙咀的三项重要物业中,美丽华酒店和基温大厦均摊具有重建价值。 这两项物业兴建时,由于处于启德机场航道附近而受政府高度限制,致使地积比率未能用尽。
高度限制已于1989年放宽,故此两项物业重建后,美丽华酒店的资产值可以从16.26亿港元增加到38.85亿港元,基温大厦的资产值亦可从12.26亿港元增至21亿港元,扣除9.5亿港元重建费用,实际增值可达22.33亿港元。
事实上,自李兆基入主美丽华之后,该公司的物业重建已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是将基温大厦拆卸,兴建一座数层高商场与柏丽广场第二期连接,然后将柏丽广场第二期商厦从18层加建至24层。 很明显,在恒基集团的管理工作下,美丽华的发展潜力逐步发挥。
收购美丽华,对李兆基旗下的恒基发展还有另一层意义。 在此之前,恒基发展已持有中华煤气、香港小轮两家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美丽华之后,所控制的公司增加到三家,业务从地产投资、煤气、交通运输,扩展到酒店、旅游业,已初具“大行”的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李兆基成功收购美丽华之后,遵守诺言,仍让杨秉正出任董事总经理一职,主管公司业务。可惜,1995年,杨秉正心脏病病发逝世,享年仅59岁。李兆基惟有由猎头公司聘请专业人士余达纲继任董事总经理。经此变故,杨氏家族彻底将祖业拱手让予恒基集团的李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