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邹文怀在“邵氏兄弟” 如何努力, 始终无法改变"“ 打工 仔” 这一身份性质, 挣着固定有限的薪水, 却操着一份当老板的心。 比这个事实更沉重是"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的无奈。
1969年, 邵逸夫红颜知己方逸华的加盟, 使邹文怀 “一人之下” 的地位也不保了。
方逸华18岁在新加坡登台开唱,被邵逸夫慧眼识中,两人结识多年, 邵逸夫对她赏识有加,进入邵氏后更是言听计从, 让邹文怀对自身处境产生危机感。 另一方面, 邵逸夫削减电影预算,向电视业转移的做法, 与邹文怀存在严重分歧, 促使邹文怀开始谋划另起炉灶。
1970 年, 邹文 怀 脱离邵氏, 带领何冠昌、梁风等一干亲信,以40万港币创办嘉禾影业公司。 何冠昌是邹文怀多年至交-一两人都是学新闻出身, 在上海读大学时就认识一创办嘉禾过程中, 他与邹文怀出资最多, 按照出资比率一二开持股, 梁风等人投资较少, 是小股东。
嘉禾影业区区40万港币的资本额甚至不足以建立自有片场, 根本不是“邵氏兄弟” 的对手, 但邹文怀极富侵略性的做派却让邵逸夫大为不快。 如果说他拉走何冠昌、 梁风等 心腹旧部尚可接受, 那么私下拉拢邵氏旗下艺员赶拍《独臂刀大战盲侠》彻底触怒邵逸夫,最终对簿公堂。
拍摄于1967年的《独臂刀》是“邵氏兄弟” 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开启了香港电影百万票房大关。 “独臂刀”三字具有毋庸置疑的影响カ,1969年邵氏拍摄《独臂刀王》再次取得轰动,便是最好的证明。
深谙营 销宣 传之道的邹文怀自然明白 “独臂刀” 三字价值, 早在正式脱离邵氏之前, 他就开始秘密筹划 《独臂刀大战盲侠》, 挖走《独臂刀》男主角,寻找制片方,ー切计议已定, 在台湾秘密拍摄, 意欲让嘉禾一炮打 响, 不料最后 还是走漏风声。
消息传到邵逸夫耳中, 一向平和的他竟大为 光火, 直斥邹文怀“食碗面反碗底”。 《独臂刀大战盲侠》上映后,邵逸夫不惜亲自出马,以侵犯版权为由, 径直 将嘉禾告上法庭。 邹文怀对此亦有准备,以自己曾参与《独臂刀》创作和制片为由, 大打版权“擦边球”赢得一审胜诉。 邵逸夫没有就此罢休,马上组织律师展开上诉。
看来他是想把新生的嘉禾扼杀在襁褓之中。 嘉禾在官司上花费了百万港币, 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如果再来一场诉讼, 即便不能拖垮它, 也会挫伤它的锐气, 打乱它的阵脚,牵制它的发展。这才是邵逸夫真正的战略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