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是商业世界永恒的主题,残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你永远无法确认, 谁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深谋远虑与随机应变同等重要,取胜关键在于, 因势利导的制衡。邹文怀计划精细, 不动声色, 本想借助邵氏名声迅速崛起, 却授人以柄,致使财力薄弱的嘉禾陷入困境。
邵逸夫看似忠厚的外表下 ,是一颗商人的精明算计之心, 竞争正是他所擅长的, 在他手中, 不利形势也可转化为反攻利器。邹文怀与他比起来,到底还是嫩了三分。
香港商界普遍不看好邹文怀, 无论从资金规模、 艺员阵容, 还是发行网络和硬件设备上看, 嘉禾都无法与“邵氏兄弟” 相提并论。 当时,人 们 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理, 看 待嘉禾与邵氏之争,而大多数人在下意识中, 其实早已预判嘉禾死刑。 就连邹文怀、何冠昌也明白这是一场苦战, 因此抱定决心, 一上来就试图先声夺人, 以期赢得时间和机会, 却被邵氏拖入 诉讼的泥潭。
版权官司打了一年之久,直到《独臂刀大战盲侠》下线, 仍未分出胜负。互不服气的两家再起事端。 邵氏启用原班人马拍摄 《新独臂刀》, 嘉禾录用拉拢过来的《独臂刀》主角王羽自导自演《独臂拳王>, 前者收获票房150万,后者仅为100万。 "独臂刀" 这个品牌在双方的对攻战中大放异彩, 双方均是受益者,相比而言, 嘉禾与邵氏还有不小的差距。
邵逸夫不会给嘉禾多 少时间, 他 将当年对付 “叛 将” 李翰祥的那套办法故技重施,用来打压邹文怀。一面在影片摄制上展开正面交锋, 一面利用邵氏庞大的院线资源, 封锁嘉禾电影上映。所幸天无绝人之路。 邹文怀勉力经营, 凭借出色口才、 独特卖点、 优质内容, 从陆运涛家族国泰机构开始, 一一敲开香港影院大门, 最后就连“邵氏父子” 也对嘉禾敞开怀抱途。
支撑邹文怀挺过难关的, 是对邵逸夫和“邵氏兄弟” 的深刻了解, 是对市场的灵活变通和对合纵连横策略的成功运用, 是对机会的捕捉、 珍视和把握,以及一个非同寻常的关键人物。 这个人物的出现, 一举扭转了嘉禾的不利态势, 使之获得与“邵氏兄弟”分庭抗礼的基本实力。 这个人, 就是李小龙。
那时候, 他还是一个漂泊美国、 尚未绽露星光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