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宰相俾斯麦采取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的发展模式

2019-12-1807:48:03铁血宰相俾斯麦采取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的发展模式已关闭评论

19世纪初,由于拿破仑的疯狂进攻,普鲁士王国一度在崩溃的绝境中沦陷。 普鲁士的惨败深深刺激了它的统治阶级,并且迫使普鲁士的统治阶级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1813年10月,沙俄,奥地利、普鲁士和瑞士四国的联合军队在莱比锡城郊与法国军队展开激战,最后大败法国,德意志的各个邦国从此摆脱了拿破仑一世的统治。 1814年3月10日,四国联合军队成功攻陷巴黎,拿破仑王朝覆灭。

取得了针对拿破仑的战争的胜利之后,维也纳会议于1814年一1815年召开。 在维也纳会议上,建立了欧洲新秩序。但是,德意志人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心愿却没有实现,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了一个“德意志邦联”,代替了老帝国的位置。其实,“德意志邦联”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在这之后,德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834年,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35年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德国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1848年一1849年,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各地民众也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斗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这些革命活动最终被镇压。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得到了迅猛发展的良机,德意志因此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1870年,德意志的国内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法国,跃居世界第二。 但是,德意志国家内部的分裂状态却严重阻碍了正在蓬勃发展的经济。1862年,国家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由此,德意志开始了统一的进程。

想真正实现德意志的统一,那就必须发展经济。 而此时摆在德意志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德意志新型的产业有一个良好的、不受冲击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可以避免与英国这样的工业强国进行直接竞争呢? 在当时的德意志,一位名叫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是这个观点让俾斯麦受到了启发。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观点是完全反对自由贸易论。 他认为,站在一个后起的国家的立场上看,自由贸易理论使落后国家被人扼杀,甚至失去一个国家的发展生命。所以,只能树立自己的关税,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关税,以此来保护自己尚未成熟的企业。 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国家的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市场。

而俾斯麦向来有“铁血宰相”的声誉,正是这个铁血宰相,采纳了这种国家干预、贸易保护的发展模式。于是,在1879年,德意志实行了一个增加关税的政策,而俾斯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巩固德意志地主和重工业主义者的利益,历史上将俾斯麦实行的这种发展模式称为“铁与黑煤的联姻”,因为这个发展模式让德意志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迅速上升,并且跃居欧洲第一位,而化工产品也跃居世界首位。

此时,正是普鲁士的军事力量不断壮大的时期,而正在发展壮大的军事力量为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提供了保障。 刚刚上任的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用铁和血完成的一个使命,就是说,必须通过武力的方式完成统一。俾斯麦为了统一德意志,进一步加强了军事力量,同时也把军事力量作为进行外交的后盾。 后来,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向丹麦进攻是俾斯麦实施“铁血政策”的第一步。1863年年末,德意志的石勒苏益阁被丹麦合并。 第二年,俾斯麦联合了奥地利的军队共同作战。其实,俾斯麦做出“联奥取丹”的决定,是出于解除后顾之忧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在解除后顾之忧的同时,又能一致对外。 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合向丹麦发出了最后的通牒,随后,战争开始了。 普奥的军队有6万人,而丹麦的军队只有4万人,结果丹麦失败。 而普鲁士也因此得到了石勒苏益阁,另一小公国荷尔斯泰因则归奥地利所有。

俾斯麦实施“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 在奥地利的帮助下,普鲁士赢得了针对丹麦的战争,但随后,俾斯麦迅速做出决定,将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伯是,打败奥地利远远比打败丹麦困

难,于是,俾斯麦又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联合意大利。 因为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一直被奥地利骚扰和欺凌,所以意大利很快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于是,意大利和普鲁士就结成了反奥联盟。随后,俾斯麦三次亲自前往法国,假惺惺地对拿破仑三世承诺:打败奥地利之后,将用一块领土当做报酬给予法国。 于是,法国也被俾斯麦的态度稳住了。

当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俾斯麦几次三番地挑衅奥地利,甚至要求奥地利将刚刚获得的小公国荷尔斯泰因让给普鲁士。 同时,俾斯麦还提出一个意见,就是改革德意志邦联的法案,用以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力。 面对这一切,奥地利当然不会答应,于是,奥地利联合了一部分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普奥战争就此爆发。

1866年6月,奥地利军队和普鲁士军队在萨多瓦村附近集结,一场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决战就此展开。 俾斯麦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在这场战斗中将奥地利的军队彻底击垮,他甚至将毒药带到了战场上,一旦普鲁士失败,俾斯麦就会服毒自杀。 而这场战斗的结果却让俾斯麦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因为普鲁士胜利了。 十天之后,俾斯麦率领大军逼近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此时,有人向俾斯麦提出:将奥地利全境一举占领,而狡猾的俾斯麦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他认为,如果这样做,那么法国肯定会出面干预。除此之外,奥地利仍然有用。

果然,事情正向俾斯麦预料的方向发展,拿破仑三世出面调停。于是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且将4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拱手让给普鲁士。 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的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北德意志联邦也由此建立。 此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的、 紧邻法国的4个小邦国依旧保持独立。

俾斯麦可不想让这四个小邦国永远保持独立,他想继续兼并这四个小邦国。 但是,狡猾的俾斯麦清楚,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法国也有同样的想法。 同时,法国也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如果不打败法国,那么德意志的统一梦想永远都无法实现。 更重要的是,法国境内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也是富饶的地区,它们深深地吸引了俾斯麦贪婪的目光。 对于阿尔萨斯和洛林,俾斯麦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俾斯麦制订了“铁血政策”的第三步计划: 进行普法战争,攻打法国。1870年,俾斯麦精心准备之后发动了普法战争。 第二年,普鲁士获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于是普鲁士的军队驶进了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 在凡尔赛宫,普鲁士军队高昂地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了,普鲁士王国的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的国王,俾斯麦仍然是首相.至此,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了。

伴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长达952年的分裂状态彻底结束了。从此,欧洲大陆上有了一个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德国。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