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型资产配置
保守型资产配置是指采用低风险投资策略的一种资产配置类型,采用这种配置的基金就叫保守型资产配置基金,简称保守型基金,跑赢通胀通常是保守型基金的目标。如果投资者投资风格偏保守或投资者即将面临退休,就比较适合采用这类资产配置。
从基金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保守型基金的资产组合风险较低,通常将20%~50%的资金配置在股票上,剩余的资金配置在债券和现金的组合上。如果资产在整个市场周期中能保持或增加价值,波动性较低,并且能轻易地变现而不会造成重大损失,一般就会被视为“安全”的资产,这些资产一般与整体市场的相关性较低,或呈负相关性,有望在市场承压时为投资组合提供保护。
在决定是否要投资保守型基金之前,投资者要先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保住本金,跟上通胀,还是为了通过长期投资取得更好的收益?如果是长期投资,不妨增加一些股票配置以达到温和型的资产配置;如果是为了保住本金、完全回避市场风险,并且不介意几乎零利息,保守型基金可能不是最佳的选择;如果是为了跟上通胀的步伐,投资者可以考虑保守型基金。
均衡型资产配置
根据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房地产是中国家庭财富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剩余部分多为金融资产。
目前,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比较单一,将近90%的金融资产为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虽然持有较高比例的现金让人安心,但每年的通货膨胀都会侵蚀现金的购买力。从长远来看,商品的价格往往呈现上涨的趋势,如果投资组合没有跟上商品价格上涨的步伐,收益率落后于通货膨胀,反而会造成资产的“缩水”,而股票和债券敞口可能会提供更多的保护,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效应。对此,我们可以留置部分现金用于短期支出与临时急用,部分现金搭配分配得当的长期投资组合,这样做不仅能应对目前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能让财富随时间稳步增长,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当然,在选择具体的投资工具时,也要根据自己能承受的风险水平选择。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中国家庭在金融资产投资上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化特征。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2018年就防范非法集资风险发表演讲时强调,一定要向大众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大众对金融风险的识别意识。这提醒我们,在投资的道路上要摒弃短期投机取巧的思想,进行长期稳健的投资。
投资者最好按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进行长期分散投资,寻求更好的均衡性和多元化配置,以缓冲市场的波动。一个兼具资本增值与收益潜力的投资组合,有助于抵御市场下跌带来的风险。
均衡型基金是将钱投资在不同的资产类别中,它可以随着市况的改变灵活调整资产。从长期投资来看,均衡型基金的长期收益率未必能追上股票基金,为了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基金中除了配置股票,还会配置债券、现金等资产,而这些资产的长期收益率一般比股票低。
但在股市表现欠佳时,此类基金的下跌幅度也远小于股票,因为债券的走势往往与股票相反,在股市下跌时,债券往往能帮助投资者对冲部分损失。因此,在股市表现欠佳时,多元资产配置策略(均衡型基金)就非常重要;而当股市大热时,基金经理也可以通过调整配置以捕捉部分增长机遇。
总体来讲,均衡型基金的收益普遍比较稳定,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能够达到攻守兼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