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一种简化形式是知名的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CPPI)策略,目前已被国内金融机构广泛运用到银行理财等稳健类产品中。CPPI策略通过对投资组合进行动态调整,既能使资产在下行风险中得到保护,又能使潜在收益最大化。
这个策略的一般形式如下。
股票投资金额=M×(投资组合价值-最低价值)
其中,M是风险乘数,决定投资风险资产的市值,即组合的风险暴露,M通常大于1。
在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下,我们首先要确定组合的最低价值,投资组合价值与最低价值的差值就是最低价值的保护层。
例如,假设我们的投资本金为100元,能接受的最低价值为75元,风险乘数M=2,那么保护层就是100-75=25元,股票投资金额为2×25=50元。
当股票价格下跌20%时,投资组合中股票的价值下跌至50×(1-20%)=40元,亏损10元,组合价值变为90元,此时的保护层为90-75=15元。运用CPPI策略,此时股票投资金额应为2×15=30元,也就是我们需要卖掉10元市值的股票,并将其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我们应通过减少投资到货币市场工具的金额来买入股票。
运用CPPI策略,即使在严重衰退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也能期待投资组合的市值至少保持在我们设定的最低价值之上。在这种策略下,当股票价格下跌时我们减少股票投资金额,当组合价值接近最低价值时,股票投资减少到0元,如图5-4所示。
图5-4
CPPI策略在上涨或下跌趋势明显的市场环境下更为适用。在牛市中,CPPI策略可以通过在股票价格上涨时不断买入股票来有效提高组合收益。在熊市中,该策略又可以通过乘数效应更快地减少股票占比,降低市场下跌的影响。而在无明显趋向或波动的市场中,CPPI策略表现相对较差,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会在较高价格上买入股票,在较低价格上卖出股票。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主要用于什么产品呢?
早在2003年8月,新发行的南方避险增值基金便引入了投资组合保险策略。2004年2月16日,银华保本增值基金发行,成为我国首只保本基金,该基金限量募集资金60亿元,由于投资者认购非常踊跃,提前就结束了发行。随后,大量保本基金涌现,它们都采用了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或其升级版作为其基本投资策略。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保险”效果在市场大跌时展现得淋漓尽致。2015年6—8月,股市大幅下跌,上证综指下跌达30%,而保本基金平均仅亏损4.2%且全部跑赢大盘指数(见图5-5)。
图5-5
然而,为避免投资者形成对保本基金产品绝对保本的“刚性兑付”预期,2017年1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了连带责任担保机制。之后,151只净值3200亿元的保本基金开始迈入漫长的转型或清盘之路。2019年10月,最后一只保本基金“汇添富保鑫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为“汇添富保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保本基金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保本基金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背后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并无不妥之处,先后被运用于其他混合型基金或绝对收益类产品中。截至2020年11月18日,市场中共有48只公募基金在基金合同中明确说明会使用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21只、二级债券型基金13只、平衡混合型基金6只、灵活配置型与偏股混合型基金各4只(见图5-6)。另外,在一些基金专户、私募、信托等产品中,也会用到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图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