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理论一般认为,生产要素可分为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而在国际完全不流动的前提下的。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指出:“国际分工和贸易是在生产要素不发生国际流动(即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通过商品的国际自由流动来合理利用世界资源的最好方法;而劳动和资本在国际的自由流动是更直接地、完全竞争地合理利用世界资源的最好方法。”
资本要素在国际的流动就构成了国际投资的基础。因此,探讨国际投资理论和实务的各类著作都十分注重二者的联系。而且,不少著作往往把二者直接等同起来,认为国际资本流动就是国际投资。实际上,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基本含义
(1)资本要素是当代社会生产要素之一。在讨论国际资本流动(或移动)时,首先应该明确这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中的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如前所述,资本是指处于劳动、土地与最终消费资料之间的生产手段,这是狭义的资本概念;而从广义来理解资本,可以把人类社会生产除人以外的一切条件称为资本。也就是说,资本既有其实物形态的实物资本,也有其非实物形态的无形资本(或称无形资产)。
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是从生产力的国际化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其作为生产条件的生产力属性。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来看,资本要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物质载体,但也可以是其他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物质载体。在阐述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的场合,我们着重从生产力角度分析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在生产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
(2)资本要素国际流动是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原则的国际投资取代以剥削和控制关系为特征的资本输出并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二)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资本要素在当今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频繁、大量的运动,具体体现在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统计中。资本项目以货币表示国际债权债务的变动,包括一国所有对外资产与对外负债增减的交易。当两个国家之间发生资本借贷行为时,贷款国(投资方)为其对外投资或资本输出,在其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记入借方;借款国(借入方)则为外资引进或资本输入,在其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记入贷方。
经济学家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中,把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区分为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
(1)短期资本(Short Term Capital)。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的区分标准以一年期为限。借出与收入的回流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为短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包括以下具体内容:暂时周转用的相互借贷、国际存款、购买一年内到期的汇票及证券等。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的直接动机是多样性的,有的是为了商品贸易的顺利进行而发生的资金周转,有的是为了进行外汇投机或利率投机,有的则是为逃避货币贬值和外汇管制,等等。
实际上,用时间长短做分类只是为了统计的方便,并没能反映资本流动的本质特征。从根本用途来看,短期的资本国际流动可以理解为对国际收支起缓冲作用的国际资金融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看,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与黄金的国际流动起着同样的作用,即起着刺激各国货币量变动的客观作用。
(2)长期资本(Long Term Capital)。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的长期资本项目,是指借贷期为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严格地说,长期资本就是指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资本。一般认为,长期资本的国际流动采取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这两种形态。
(三)国际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联系与区别
如上所述,国际资本流动所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构成了国际投资的基础,也就是说,国际投资必然包含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范畴之中。
但是,从两者概念的定义上看,它们是严格区分的。国际投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营利目的;而国际资本流动则只是从一国与他国的资金往来角度划分的,它的具体内容中既包括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也包括带有资金融通性质的其他非投资内容。比如,一国从另一国得到长期贷款,但并不一定从贷款国或其他国家进口生产资料,也可以用借来的资金进口消费品,即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投资。类似的情况在国际援助(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往往以官方的资本流动来表现)的场合也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