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债券市场的起源与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协助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将15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输送到欧洲,这一数目按照通货膨胀调整后,相当于2013年的近1500亿美元之多。这些流入欧洲的美元,自然地被加上了欧洲的前缀,称为欧洲美元(Euro-dollar)。欧洲美元的巨大规模客观上催生了欧洲离岸美元债券市场的出现。1963年7月,意大利国家高速公路公司Autostrada在欧洲发行1500万美元10年期欧洲美元债券(Euro-dollar bond),是历史上第一笔由非美国发行人在美国之外发行的美元债券。
在此之后的数十年中,欧洲美元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后,美元与黄金脱钩成为法币(fiat money,可以理解为能够无限印刷的纸币),在全球贸易、投资和外汇储备中占据了基础性的地位,推动了欧洲美元债券发行人和投资者双向的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随着全球各地区经济的不断融合,这一市场开始涵盖美元之外的货币(例如英镑、日元与后来的欧元),以及欧洲之外的发行人(包括亚洲和美洲),其名称也变成了更加笼统的欧洲债券(Euro bond)。此时,欧洲二字已经和地理上的欧洲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前缀,欧洲债券的定义则扩展为发行货币与发行市场本地货币不同的债券[1],例如在欧洲和亚洲(本地货币不是美元)发行的美元债券(发行货币是美元)。事实上,为了避免前缀欧洲产生歧义,以往的中文书籍常常将Euro bond直接译为国际债券或外币债券。
随着欧洲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本币发行人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例如,像沃尔玛、IBM和通用电气这样的美国企业(美元本币发行人)会同时面向美国本地债券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发行同一笔美元债券。反过来,外币发行人也开始进入本地市场,例如中石油可以同时面向欧洲和亚洲的欧洲债券市场和美国本地债券市场发行同一笔美元债券。这两种做法背后的动机都在于吸引最广泛的投资者需求,实现对发行人最有利的发行成本。这些做法进一步拓展了欧洲债券市场的范畴,更重要的是,由于同一笔债券之间可以自由交易,这些做法淡化了国界的差异,从而推动了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债券市场的形成,即本书讨论的对象——国际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