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道行:扶贫济困的丁香烟大王

2019-12-1714:11:54蔡道行:扶贫济困的丁香烟大王已关闭评论

同为印尼华裔人士, 同是“丁香烟大王”, 同是 姓蔡, 蔡云辉和蔡道行之间, 有 什么血缘关系吗? 不错, 蔡道行正是蔡云辉的长子。 父亲去世后, 他就成了这个庞大的丁香烟王国的继任者。蔡道行,1945年出生于印尼,1968年即协助父亲料理生意。 他深知自己的肩上要负起这份庞大的事业, 及家族与宗亲的希望, 就必须励志力学。

他从基层做起, 像一般职员那样做繁重的工 作。 他虚心并耐心地求教, 学会在课本上读不到的商业知识, 逐渐熟悉企业内部的运作程序。 1983年他可以独当一面了, 父亲退居幕后, 蔡道 行出任公司 行政局总裁, 兼苏里亚西萨制烟纸厂及印尼哈利银行总裁。

蔡道行善于运筹,很懂新的企业管理学。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印尼香烟市场上,他首先坚持蔡云辉制定的“芳香、鲜美、享受” 的制造丁香烟传统宗旨,保持其丁香烟特色, 把经营和扩展盐仓牌丁香烟放在主要的核心地位。 但在具体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观点上, 蔡云辉和其父又有所不同。

蔡云辉当年所面对的市场形势远未像今天这么严酷, 故而他认为只要产品好, 肯定销路好。 而蔡道行则认为根据印尼丁香烟业的激烈竞争, 光有好产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进取, 主动扩展市场, 大力促销, 才能引起社会民众和烟民的足够重视。 为此, 他先后组建了三个批发销售公司,到1990年,盐仓集团在全印尼各地先后联络的分销零售网点达40 万个。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经销网络。

传统丁香烟味道浓烈呛辣,为了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 蔡道行在产品的包装、 口感和促销方式上都进 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他组建了一家新的公司,专门生产不含丁香的白香烟。 与此同时, 在香烟的包装上他也进行革新, 生产小型12支装的丁香烟。

此外, 蔡道行还在全国各城乡地区、 醒目地段、 报刊及电视台大量刊登商业广告, 进行宣 传促 销。 每年支出的广告费约以10%的速度递增,所有这些都是和蔡云辉主持时迥然不同的。

经过蔡道行的多方努力,公司的经营及经济效益大有好转。1982年,蔡云辉主持时, 盐仓一度被针牌超过而屈居第二位。 但蔡道行上台后的 1986年, 盐仓牌产量及 销售量猛 增 25%,1987年总营销额为273 亿支,1988年一年为 282 亿支, 已把针牌、 奔都尔牌、 参布纳牌丁香烟集团远远抛在后面。1989年, 产量更增至397 亿支,营销总额达1.3万亿盾。

上世纪90年代, 更是盐仓集团进一步取得重大发展及进入史无前例的辉煌时期。90年代的前半期,随着印尼整体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蔡道行家族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良好机遇及发展势头, 齐心协力, 精心策划, 不断开拓新产品品牌及扩展广告宣传与分销据点,从而使其香烟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92年,香烟总产量为596.8亿万支, 营 销总额为 34403.3 亿盾, 分别占全印尼香烟生产总量的 54.9%, 营销总额的 58.1%.1994年,产量增至680亿支, 营销总额为 47837.2 亿盾。自1988年以后,盐仓集团始终执印尼丁香烟业之牛耳, 享誉全国。

1997 年金融风暴, 香烟业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998年,盐仓集团营销利润一度大幅下跌,但1999年又很快逐步复苏起来。其主要原因除了丁香烟是印尼全国公众百姓嗜好抽吸的日常重要生活必需品外, 和该企业集团的精明经营、 科学管理有密切的关系。盐仓集团在金融风暴中的优良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盐仓集团的股票走势一直稳定强劲;

第二, 继续建立发展烟厂、 印刷厂及包装厂;

第三, 创办银行, 向金融银 行业扩展;

第四, 扩大汽车运输队及各种企业内部的后勤建设工作

挺过危机已属不易, 何况是在危机中求发展呢? 蔡道行是这样做到的:

一是敏锐的商业灵感;二是关心下属, 重视职工福利; 三为 低姿态的作风, 不求闻 达于人; 四是平易近人,乐于听取意见。这都对提高产品质量, 拓展 埠头生意往来起很大促进作用。

1995 年, 蔡道行被印尼 《S.W.A.》杂志社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之一, 表彰他在企业改革及对社会所表现的责任感中所作的贡献。

盐仓集团除全面融入印尼当地的社会事务外,对家乡文教事业的资助, 亦是不遗余力。 据不完全统计, 蔡道 行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达 5000 余万元。 蔡道行秉承父辈重托,对父母之邦始终铭记在心, 不忘报效桑梓, 同样是慷慨尚义, 乐善好施, 扶贫济困, 备受家乡人民的称道,这充分展示了一代实业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经营素质。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蔡氏父子慷慨解囊, 为福清侨中的发展捐资近500 万元, 兴建了教学大楼两座, 图书馆、 体育馆各一座, 教工住宅两座, 学生宿舍三座,九座总面积18651平方米, 同时还兴建了学校新大门及附属设施 (1993 年)、 添置了一大批先进教学设备, 成就侨中现有教学建筑设施的半壁江山。

这一切从根本上改变了福清侨中的面貌, 为学校升级达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不久, 该校即被批准为省重点中学, 此后学校一派生机, 蒸蒸日上。 正可谓: “侨贤集巨资兴学流芳百代, 园丁育桃李成材造 福桑梓。 ” 蔡道 行先生还是福清音西康辉中学捐助人。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蔡道 行秉承父志, 颇具乃父慷慨高义、 扶危济困之风。 企业除了在经营层面的竞争外, 在社会人心方面的基础亦不可小觑。 蔡氏父子的此种家风若能代代相 传, 则盐仓集团的长久兴旺可知矣。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