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致富行仁的陈嘉庚女婿

2019-12-1714:09:56李光前:致富行仁的陈嘉庚女婿已关闭评论

1903年深秋,年仅10岁的李光前随父亲自福建出洋, 去新加坡谋求生计。 开船不久, 气温剧降, 船上的人多为出门打工者, 衣衫单薄, 不胜其寒。当时, 著名爱国商人陈嘉庚也在船上,眼见如此, 动了恻隐之心, 就吩咐仓库保管员: “我姓陈,你通知乘客,给每人发一条毯子, 费用由我来出。” 保管员没有听清, 听成了“姓陈的乘客发每人一条毯子" 。 于是船上的人都纷纷声称自己“姓陈” 。 唯独有一个小男孩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却没有上前去领毯子。 陈嘉庚 惊问其故, 小男孩答曰:“我姓李, 不能去冒领。 ” 小男孩就是李光前, 他的举动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印象。

1914年,精通中英文的李光前来到爱国华侨庄希泉创办的中华国货公司担 任英文文书, 由此开始进入商界。1916年的一个雨天, 李光前又在街边遇到了陈嘉庚,后者没有带伞,李光前慷慨出借。 第二天去取回雨伞 时,两人攀谈起来, 方知李光前就是当年的那个小男孩。

陈嘉庚想请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胶公司内服务。李光前觉得庄希泉有恩于自己(庄希泉曾资助他求学),不能攀高负义, 故而没有接受其邀请。后经陈嘉庚挚友庄希泉劝说, 李光前才接受陈嘉庚的邀请。 李光前来到陈嘉庚的谦益公司,负责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这一次跳槽成为他商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此他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

进入谦益不久, 李光前就被擢升为谦益公司橡 胶贸易部经理, 陈嘉庚还把长女陈爱礼许配给了他。 此后, 李光前为谦益公司的事业更加尽心尽力了, 他在谦益整整工作了11年。

1927 年, 李光前开始独立创业。

他先是低价买入一个传说有虎出没的胶园, 因为他已料到, 胶园附近的公路一开通, 老虎自然绝迹, 胶园 的 价格就会飙升。 果然, 1928年,李光前把这片胶园以大约40万元的高价售出,净赚30万元。

用这笔钱, 李光前终于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1931年经济危机过去之后,李光前瞅准机会扩大资金,将公司改为南益橡胶有限公司, 并出任董事长。 他一面不断扩大经营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一面又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经营。 到 30年代末, 他已是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与黄梨大王了。

李光前还进军了金融业。 他先是投资与人合办华商银行地,1933年,华商银行又与华侨银行、汇丰银行合并,以华侨银行为名。 合并后的华侨银行是新加坡4家华资创办的银行中最大的一家。

到了二战时, 李光前已经是海内外著名的华人实业家和金融家。 二战结束后, 李光前的事业更得到了极大发展。他竭尽全力协助当地恢复经济, 为重建战后新加坡作出贡献。 到60年代末期, 李光前可以说是闻名遐迩的大富豪了,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财。对于李光前而言, 此生最大的良师益友就是陈嘉庚。 在陈嘉庚先生身边工作的10年, 李光前亲眼目睹、 亲身感受陈先生崇高的爱国精神: 不顾个人安危, 为华侨抗日运动奔波劳累; 关注家乡和当地文化教育状况,投资社会福利事业。 同时, 李光前还想到了自己年少时之所以能够有受教育的机会, 也是因为好心人士的捐助, 自己的求学之路走得如此艰辛, 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 于是李光前决心把赚来的金钱用来支持教育, 兴办文化事业。

李光前始终以" 科学救国" 为己任, 他认为: “教育对个人、 对社会都非常重要, 是在启发人类的智慧; 同时, 也是在求个人与社会 的生存, 传递和发扬人类的文化。 国家能够富强, 完全是要依靠教育的力量。

早在1927年李光前独立创业开始时,他就开始不断资助厦门大学。1934年, 李光前和黄奕住、 林文庆及群进公司共捐资10万元作为厦门大学及集美学校的经费。 1936年, 陈嘉庚筹措16万元购买400英亩橡胶园, 拟作厦大基金,李光前捐资5万元。

抗日战争 时期, 李光前在故乡南安梅山创办国专小学。1943年,又创办国光中学。 1952年, 他为家乡捐资数百万元, 用于扩建梅山学村。 除了 恢复他于1939年创建的国专小学外,又扩建国光幼儿园、 国光中学、 国专医院和国专影剧院。 梅山学村由此一跃成为名闻中外的学村, 拥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建筑面积 达 5 万多平方米, 各种福利设施齐全。

新中国成立后,李光前又大カ支持陈嘉庚扩建厦大的爱国行动。.1950年,他筹资600多万元(港币),交由陈嘉庚统一筹划使用。1952年, 李光前决定并实行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利润作为公益事业专用经费, 设立了李氏基金, 基金由基金委员会负责保管, 所有收益, 都 作为教育慈善公益用途。 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后, 基金会依然遵照他 “取诸社会, 用诸社会” 的意愿, 捐款支持各项科技文教活动。

作为全球性的著名慈善机构, 李氏基金不分种族、信仰和地域, 只要符合李氏基金创立之宗旨, 不论学校、 医院、 孤儿院、 安老院和残障人士福利 收容所之捐助, 还是救灾恤难之义举, 李氏基金无不竭力以赴。

当然, 李光前最关注的还是两件事: 教育和家乡。 无论是内地还是海外, 只要有关华人的事, 有关教育的事, 李光前都是竭尽全力, 散尽 钱财。他对桑梓教育执著追求的精神, 深深感动了海内外华人华侨,党和人民予以高度的评价。 1965年4月, 李光前回国治病, 周总理得知后亲切地接见了他和夫人, 并亲自为其安排治疗事宜。 李光前到达上海治病后,5名中医与5名西医为其会诊, 发现这位名震东南亚的亿万富翁, 竟然营养不良, 不禁相顾愕然。 这真是一位太过与众不同的亿万富翁, 他虽是商人, 却有着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高尚情操。 宁使吾痩, 必令天下 肥, 是李光前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李光前 胸怀仁心, 人格高尚, 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尊敬与爱戴, 被新马社会推崇为"华人中的第一人" 。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