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经济学原理
在社会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佳状态时,在竞争中能力强或占有优势的一方所付出的努力与其回报不成正比时,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就可以静等“搭便车”的机会。
例子案例
2011年4月,有两家饮料厂商同时设计了一款新饮品,一家是国内知名大品牌,另一家却只是个名气不太大的小厂家,双方的实力相差很大。为了使产品尽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大厂商花费巨资四处做推广、请名人拍广告,而小厂家则按兵不动,悠闲地等着对方新产品的上架。最终,后者乐呵呵地借着大厂商的“东风”,把自己的新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从中分到了一杯羹。
一直以来,我们听到的都是“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经常会有“付出得不到回报”、“付出与回报相去甚远”等情况发生。就像故事中的大厂商一样,自己花钱出力,却给了竞争对手“不劳而获”的机会。在经济学中,称这种现象为“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是由一个非常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出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大一小两头十分聪明的猪。猪圈的两头分别有猪槽和食物控制钮,想要吃东西,必须有一头猪去按控制钮,然后再跑回另一头吃东西。大猪比小猪吃得多、吃得快,如果小猪跑过去按钮,再跑回来,那么它只能吃到十分之一的食物;如果是大猪按钮,小猪则能抢到大约十分之四的食物。权衡之下,聪明的小猪决定待在食槽边等大猪去按钮,然后“不劳而获”,吃到食物。
可能有人会疑惑,认为同样聪明的大猪完全可以不去按控制钮,不给小猪“不劳而获”的机会。可是都不按控制钮,食物不就没了?比起一点吃不到,大猪宁愿跑一遭,起码抢到的食物还是会比小猪多一点的。
不出力,却能得到回报;付出者,却要和不劳者共分一杯羹。听起来是件很荒唐、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巧妙运用“智猪博弈”,在和对手进行谈判时,权衡利益关系,积极一点,小退一步,那么吃亏者还是有利可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