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利时人与一个荷兰人同驾一辆小汽车郊游。中途,荷兰人突然问道:“我送你一件礼物好吗?”
比利时人一愣:荷兰人以吝啬出名,他肯破例送我东西真是不容易。便答道:
“那当然好,多谢了。”
只见那荷兰人把车窗玻璃摇下来。对着比利时人用力扇了扇空气,说:“给你,很新鲜的。”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虽然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但不是经过劳动所得,就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能叫做商品。
经济学上把所有的物品分为两类:免费品和经济品。
免费品(Free Goods)常指不需要付出费用就可以得到的商品。如空气和海水,它们大量存在于全世界,无须在需求者中间进行配给。因此,这些物品的市场价格为零。人人都可以无偿享用。
经济品(Economic Goods)是就总需求量而言总是稀缺的那些商品。通常必须通过收取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进行配给。除了免费品以外的物品都属于经济品。消费者需要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
吝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起源正是因为经济品的稀缺,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机制下,每个人都是利己的。只不过,有的人把利己行为约束在一定的程度上,做到利己不损人,有的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损己利人的“善举”。而有的人则完全以自我满足为原则,最大限度可以做到利己不损人,但是有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损人利己”也在所不惜。造成这种人类行为的根源就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吝啬正是这种约束条件下的产物。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在丰裕的伊甸园里,所有的物品都实行免费,仿佛沙漠中的沙子和海滩边的海水。所有的价格也都因此变成了“零”,市场也因此而变得可有可无;于是,经济学当然也就不再是一个有用的学科。然而,任何现实社会都不是“乌托邦”,而是一个到处都充满着经济品的稀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货币是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