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定律:满足他人需要,带给自己利益

2020-02-1310:43:37弗里德曼定律:满足他人需要,带给自己利益已关闭评论

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发现了个人利益是每一个人的利益。也许你觉得这句话很无理,但在亚当·斯密之前,经济上一直是重商主义。亚当·斯密提出自由经济,就是说政府不要直接去管经济,而要让每个人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去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这样反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亚当·斯密认为,正因为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所以任何一个人都只有去满足他人的个人利益,才能获得自己的个人利益。一句话,有利益与利益的相互补充,才会有需要与需要的相互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据此得出一个定律:当一个人的需要可以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时,两人就趋于互相喜欢。这个定律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弗里德曼定律”。

这个经济学常识带给人们的启示就是:放弃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满足别人需要的。只有以这样的心态,才能做好事情。确实,与人相处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式与人打交道。

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的出现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商品是一种用于交换的产品,它被生产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卖出去。而能否卖得出去,能卖出一个什么样的价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别人需要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件东西即使再好,如果不能满足别人的某种需求,不能够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这件东西就没有价值。

因此,现代商业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通过交换,人们彼此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也只有通过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才能够得到衡量和体现。你的东西能否被别人接受,其中有它的价值衡量标准,而别人接受与否又要取决于别人是否需求。如果我们不能学会了解别人的需求,不能用自己的某种东西满足别人的需求,那么我们就无法通过交换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使自己不断获得发展。所以,了解别人的需求,是赢得别人好感的前提。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需要牢记:别人是很难被影响的,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别人,左右别人,那就是先想到别人的需要,提到别人的需要,并尽力满足别人的需要。

我们每天去超市买东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不对?但是买东西要先付钱,也就是先满足卖方的需要,卖方需要的就是人民币。我们钓鱼时要让鱼上钩,就要先了解鱼最爱吃的是蚯蚓,所以就要用蚯蚓作诱饵。如果不考虑鱼的需要,而用铁片、石头或其他东西作诱饵行不行?肯定不行!不考虑鱼的需要,钓鱼的目的也就达不到。

聪明人都懂得如何去满足别人的需要。这种观念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应该是急人所急,济人所需,投其所好。

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人是有需要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快乐;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痛苦。需要和理由是影响一个人表层行为的两个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要想弄清人的表层行为,就必须从这两个因素出发,了解这种行为要满足什么样的需要以及个人选择这种行为的理由是什么。要想提高自己在社交中的说服力,就必须探寻人的深层欲求,找出人们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法,让对方相信,你现在就可以满足他的需要。

有一位总经理,每到年底的时候,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当他退休之后,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卡一张也没有收到。

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这年却寥寥无几。正在他落寞的时候,以前的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他任职期间,并不很重视这位职员,可是来拜访的竟是这个人,不觉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过了两三年后,这位经理被原来的公司聘为顾问,结果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了这位职员。因为他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在这位经理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更让他产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想法。

所以说,赢得别人的心并不难,只要能处处为别人着想,看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们的愿望就可以了。一位哲人曾说:“一个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理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凡能这样做的人总能左右逢源,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当然,在考虑别人时,请相信这样的观点:“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捕捉对方的观点的能力。”和人交往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你看待别人的方法以及你由此表现出来的态度。我们探查别人的观点,并且满足其对某项事物迫切渴望的需要,是为了谋求双方都有收获,给彼此带来更大收益。那些冷淡的批评的眼光、言语只会挫伤别人。要知道,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名人还是乞丐,他们内心里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被人接受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抛开自己的惰性,自觉寻找他人行为中的优点,坦诚地向他人表示接受,把温暖的阳光给予别人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位银行家吧。有一个乞丐,他每天都坐在银行大门旁乞讨。银行家每天经过这里时,总要往乞丐面前投一些小钱,同时要一支乞丐脚下的铅笔,并说:“你是一个商人呀!”突然有一天,乞丐不见了,后来一直没有再出现,银行家也逐渐淡忘了他。有一天,当银行家在一家酒店用餐时,旁边桌上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先生,激动地向银行家说:“还记得我吗?”银行家定眼一看,是那个乞丐。“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推销商了。我从推销铅笔开始,现在我推销各种各样的办公用品。谢谢你,是你教会了我自尊,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商人。”这位银行家真的是很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更为重要的是,他按照他所看到的他人的优点,坦诚地像对待一个真正的商人那样接受乞丐,对待乞丐,让乞丐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感觉到自己的重要,从而彻底地改变了自己。如果没有银行家的重视与承认,乞丐很可能现在还坐在银行门口靠乞讨为生。

讲这个故事,重点不在于让你尊重乞丐,主要是让你学习用称赞去满足他人的“社会赞许需要”,哪怕对方是名乞丐。

都说感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是在这个处处需要人情的社会,人们还是不自觉地要对感情进行投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人心者,则莫乎于情。也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难征服的是人心,世界上最易打动的也是人心。”因此,在当今社会,攻心为上,情感投资成为不少人的主攻方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是《孟子》里的名言,它其实也道破了获得他人欣赏的不二法门--给对方他想要的东西。

经济学笔记

一个深谙经济学常识的人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满足自己的目的,需要通过服务别人的手段来实现,所以应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