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 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主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 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
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规律,也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自由贸易的相对平等性决定了贸易保护上的针对性和歧视性。 在经济全球化下自由贸易相对平等性,主要表现为市场开放程度的相对平等性。具体表现为在世贸组织内发达国家之间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或者快于发展中国家,区域性贸易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非成员等。 所谓平等只是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平等,但对集团外非成员而言却无权享此待遇。 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虽然整个世界贸自由化程度提高了,但这种贸易自由只是一种相对自由,绝不是绝对自由。
自由贸易的相对平等性必然决定贸易保护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歧视性。 这种针对性和歧视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贸易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公平竞争的政策,对外实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政策。
二是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仍在不断地针对发展中国家大宗产品出口设置贸易障碍。
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的领域通常是其具有绝对优势至少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 相反,发达国家对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则通过放慢市场开放程度,开展反倾销调查,甚至上调关税税率等手段加强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公平的贸易保护行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 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障碍,不仅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也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3)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
和超国家经济组织,是影响一国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关系的外部制约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扩大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由过去的对抗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 对抗性竞争把竞争看作是双方一场一决雌雄的较量,把对手赶出去,自己垄断市场是这种竞争的目的。 因此,在对抗性竞争的情况下,竞争中的双方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选择竞争行动时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受到约束。
而合作性竞争则完全不同于对抗性竞争,合作性竞争的目的是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强调和重视竞争中的合作,并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现在的世界经济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
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 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