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面对的反补贴国际形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反补贴很有可能是继反倾销之后成为美国、欧盟等国家下一步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措施。 于此同时,反补贴话题一时铺天盖地地压来。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表示:“对我国外贸带来更大影响的不是反倾销,而将是反补贴问题。"
目前,尽管许多世贸组织成员均设立了反补贴措施,但由于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未采取行动。 但是,加拿大的做法有可能被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相关产业效仿,导致其向政府申请对华反补贴调查的增加。
1.加拿大对华反补贴一对华反补贴的"发起人"。
2004年4月13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应加拿大安大略省Fiesta烤肉架有有限公司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烤肉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立案调查;
同年6月11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对此案作出肯定性损害初裁;到8月27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此案做出了反补贴初裁,对涉案产品征收16%的临时反补贴税; 2004年11月19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决定终止对原产于中国的烤肉架进行反补贴调查,并最终确定,在反补贴调查问卷中所列举的8项政府补贴中,中国出口企业仅从中国政府的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获得了利益。
经过计算,补贴率为1.4%,根据加拿大《特别进口措施法》的规定,此案补贴额可忽略不计。
该案件是加拿大对中国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的第一案,同时也是中国遭遇反补贴的第一案。 由于当时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所以中国在2003年以前没有遭受过国外反补贴调查。 因此加拿大可谓是对华反补贴的“发起人"。
此后,加拿大成为继美国之后,对中国密集实施反补贴调查的第二大国。
加拿大对华共发起的反补贴调查,重点不在于给中国的涉案企业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也不在于给国内或单独关税区内相关产业的竞争力造成多大的影响,其最大的意义在于给中国的企业、产业、相关的只能部门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遭遇的反补贴调查数量可能会逐渐增多。
2.美国对华反补贴一“跟风"
加拿大2005年前,按照WTO以及美国的成文法规定,美国不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提起反补贴调查。 但是,自加拿大利用法律的修改在2004年顺利成为第一个正式对中国提起反补贴的国家后,美国也从中受到了“启发”。在2005年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该法案中准许对来自非市场经济体的进口适用美国反补贴法。
2006年11月2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了针对中国铜版纸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决定。 这是美国第一次对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从而改变了美国坚持了23年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法、采取反补贴措施的贸易政策。 截止至2008年底,美国共发起9起反补贴调查,这些调查不仅大部分为反补贴反倾销合并调查,而且立案的密集度也非常的罕见。 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在2008年2月20日,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焊接压力管实施的反补贴调查中,既然征收了高达106.85%的临时反补贴税,这在国际社会中实属少见。
3.欧盟对华反补贴-未雨绸缪
截止到2008年,欧盟尚未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但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联盟,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反倾销反补贴重要的实施区域,欧盟自然不会漠视这种效率极高的贸易保护方式。 2005年7月7日,欧盟宣布对中国皮面鞋和合成皮鞋发起反倾销调查,而在为这个案件涉及的市场经济地位问卷中,首次涉及到补贴问题。 同时,就在2005年美国宣布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不久后,部分媒体报道称,有欧盟官员透露,欧盟方面也在考虑重新修订对中国等国家的反倾销政策,并可能改变在补贴问题上对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较为宽松的立场。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欧盟对我国欲筹备反补贴措施,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即将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反补贴形式。
4.国际效应-“羊群效应”
美国2006年第一次对华采取反补贴措施,是美国十三年来对华贸易政策走向强硬的最重要的一步。 这一举措对双边贸易带来的实际影响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在美国的其他行业乃至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引发的示范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可以发现墨西哥并不是中国的10大贸易伙伴国之一,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量也不是很大,却曾两次与美国一起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专家小组,对中国禁止性补贴进行调查和裁决;日本在美国政府宣布就中国采取非法贸易补贴做法,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后,表示正在考虑加入美国的行列,就工业补贴向WTO 起诉中国。这些国家的“无理"跟风,乃至引起的国际"羊群效应",是我国不得不警惕的,我国应对反补贴措施的情况将变得越来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