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的新特点

2020-02-1220:28:0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的新特点已关闭评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成果的普遍应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经济危机的次数频繁,周期缩短。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周期性经济危机大约10年爆发一次。 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经济危机的周期大约缩短到8年爆发一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进程大大缩短,危机更加频繁,一般每隔4~5年爆发一次。 以美国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82年的37年间,发生过7次经济危机,平均5年发生一次。 在这一段时间里,日本、英国和联邦德国都爆发过7次经济危机。 因此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频繁,周期比战前缩短了。

第二,经济危机的深度和广度都比战前缓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比较明显。 战后,由于危机周期缩短等原因,使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一般都不如战前严重,各个阶段的特点也不太明显,作为衡量危机严重程度的基本指标的工业生产下降幅度也比较小。 以美国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20年经济危机爆发时工业生产下降22.7%,1969年经济危机爆发时工业生产下降6.8%。 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29年的经济危机持续了4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发生过时间这么长的经济危机。

第三,经济危机爆发后回升幅度不大,高涨日益虚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危机爆发后,生产大幅度下降,萧条时间较短,复苏和高涨期较长,生产增幅较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来看,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生产不是大起大落,回升步履迟缓,高涨虚弱无力,慢性萧条成为周期常态。 由于经济复苏缓慢,高涨乏力,往往是在没有形成有力的经济高涨的情况下又陷入了下一次经济危机。

第四,经济危机阶段物价持续上涨,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滞胀”是一种恶性并发症,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更加深化。

垄断资产阶级及其政府采取的各种反危机措施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