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人们的欲望很多,一个人想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就应当善于安排,合理消费。假定一个人花费一定量的收入希望得到最大总和的享受,就必须使他消费的每一种商品里最后那个单位所提供的享受、满足都与前面相同。
例子案例举例
露露与岳剑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的,当时的露露长发披肩、眼波盈盈、笑声清脆,仿佛一束光瞬间照亮了岳剑的心;而当时的岳剑意气风发、举止洒脱、言语温柔,就像一个异国来的王子出现在露露的眼里。两个人一见钟情,自此开始了一段浪漫又温馨的爱情。
两年后,两个人手挽着手在众人的羡慕中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依旧像初识般美好,你侬我爱的,成为圈里公认的顶级模范夫妻。孩子是在第三年出生的,小天使的到来按理说应该使露露与岳剑的爱情更加美好,却不料,两个人的烦恼与争吵反而多了起来,甚至有几次,双方竟然有两天谁都不理谁。这是怎么了?往日如水晶般纯净的爱情哪里去了?露露带着一肚子的委屈拨通了心理医生的电话。
不仅仅是爱情,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困惑:原来事情可不是这样的,原来的你也不是这样的⋯⋯其实,有时候不是因为环境或者对方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我们自己习惯了某一种生活状态或情景,禁锢了自己的思维,不肯走出来。
就像你听一段音乐,天天重复播放,一个星期后就会感到无趣,不是音乐发生变化了,而是你的心情变了;同样的,一段美好的爱情,天天同质享受,时间久后,这种美好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降低,如果此时不再采取别的手段来调节,就会感到失落。
法国经济学家戈森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他有名的“戈森第二定律”就反映了这一问题。“戈森第二定律”也称边际效用均等定律、享乐均等定律等,它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样,都是法国经济学家戈森的著名理论,同时也都包含着“边际效用”这一重要概念。
该定律指在物品供给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的情况下,人们应尽可能使自己的各种欲望都得到适度的满足,且每一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应趋于相等,最后达到各种物品边际效用均等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眼前有几种物品供我们选择,而我们从每一种物品中所得边际效用是不同的,这时,为了使几种物品的总效用最大化,我们应该将几种物品按其边际效用的大小排序,并依次选择边际效用最大的物品,直到从各种物品中所得边际效用相等为止。
“戈森第二定律”运用到日常消费活动中,就是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去消费每一种商品,而不是只钟情于某一种商品,忽略其他商品能为自己带来的效用与享受。
对一个饥饿的消费者来说,如果面包与冰激凌的价格相同,那他肯定会先买面包。吃完第一个面包,消费者的饥饿感会减少很多,但还没有饱,所以他可能会买第二个;吃完第二个,他一点都不饿了,那么再买第三个就没有太大必要,即第三个面包的效用会很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该消费者继续吃面包,面包的边际效用还会持续减小,直至为零,甚至出现负效用。但如果在吃完第二个面包后适时改变消费行为,依次消费能给当时的自己带来最大效用的冰激凌或其他物品,消费者不仅能获得饱腹效用,还能获得其他很多方面的享乐。
正如有些人戏称的那样: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再美丽的人,再漂亮的风景,单一不变的享受,在享受者的眼里也会失去其应有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