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资料记载,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身处经济大萧条之中的凯恩斯率先解释引致大危机的经济机制,这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讨论一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相反,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1946年,美国国会制定的《就业法》中提到:联邦政府持续的政策和责任是使用与其需要和义务相一致的一切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就业、生产和购买力的最大化。这段文字中涉及的三个目标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产出和就业会不断地下降?怎样才能减少失业?
任何市场经济都会经历喜忧参半的商业周期,各国都会不时地出现长期的高失业率,有时甚至会长达10年。宏观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这种痛苦的失业的根源。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每个人都痛恨通货膨胀,本来可以买辆宝马的钱通胀后只能买辆富康了,你说能不让人窝火吗?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了高通胀对经济的腐蚀性。
●一国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率?
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是决定其实际的工资生活水准的增长率的关键因素。
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公民的日常生活,政府决策者不得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