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交换。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之间进行的产品(商品)交换。这些条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在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处于自然分工状态,只能依靠群居状态下的集体劳动来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仅能维持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原始社会初期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和国家,也就不存在对外贸易。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分离以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产品开始有了少量剩余,在氏族公社和部落之间出现了剩余产品交换。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的出现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货币出现,商品交换由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由于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和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又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和奴隶制的形成。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随着国家和阶级的出现,商品交换超出了国界,国际贸易便产生了。
(二)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在奴隶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而不是为了交换。奴隶社会虽然出现了手工业和商品生产,但在一国整个社会生产中显得微不足道,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也很少。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道路条件恶劣,对外贸易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其规模和内容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奴隶社会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社会,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当时,奴隶主拥有财富的重要标志是其占有多少奴隶,因此奴隶社会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商品是奴隶。据记载,希腊的雅典就曾经是一个贩卖奴隶的中心。此外,粮食、酒以及其他专供奴隶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例如宝石、香料和各种织物等,也都是当时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中心主要有希腊和罗马等,这些国家在地中海东部和黑海沿岸地区主要从事贩运贸易。我国在夏商时代进入奴隶社会,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沿岸各国,并同西域一些地区进行最早的朝贡贸易。
对外贸易在奴隶社会经济中不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奴隶贸易成为奴隶主补充奴隶的重要来源。
(三)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比奴隶社会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早期,封建地租采取劳役和实物的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并不多。到了封建社会中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封建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的形式,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对外贸易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奴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基本消失。参加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除了奢侈品以外,还有日用手工业品和食品,例如棉织品、地毯、瓷器、谷物和酒等。这些商品主要是供国王、君主、封建地主和部分富裕的城市居民享用的。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的范围明显扩大。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由近海逐渐扩展到远洋。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开辟了从长安经中亚通往西亚和欧洲的陆路商路—丝绸之路,把我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运往西方各国,换回良马、种子、药材和饰品等。到了唐朝,除了陆路贸易外,我国还开辟了通往波斯湾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的海上贸易。在宋、元时期,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曾率领商船队七次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先后访问了30多个国家,用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铜铁器等商品同所到的国家进行贸易,换回各国的香料、珠宝、象牙和药材等。
在欧洲,封建社会的早期阶段,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东部。在东罗马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公元7世纪—8世纪,阿拉伯人控制了地中海的贸易,通过贩运非洲的象牙、中国的丝绸、远东的香料和宝石,成为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中间商。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意大利北部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兴起,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扩大到整个地中海以及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沿岸地区。当时,南欧的贸易中心是意大利的一些城市,例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北欧的贸易中心是汉撒同盟的一些城市,例如汉堡、吕贝克等。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是为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服务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受到生产方式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剥削阶级奢侈生活的需要,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之内和欧亚大陆之间,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中都不占有重要地位,国际贸易的范围和商品品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国际贸易活动也不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