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在竞争市场中存在许多买者和卖者,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由于这种情况,市场上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
在牛奶市场上,没有一个牛奶买者可以影响牛奶价格,因为相对于市场规模,每个买者购买的量很少。同样,每个牛奶卖者对价格的控制是有限的,因为许多其他卖者也提供基本相同的牛奶。由于每个卖者可以在现行价格时卖出他想卖的所有量,所以,他没有什么理由收取较低价格,而且,如果他收取高价格,买者就会到其他地方买。在竞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因而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里,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消灭了狼。鹿没有了天敌,生活很是悠闲,不再四处奔波,便大量繁衍,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致使瘟疫在鹿群中蔓延,鹿群大量死亡。
后来,护养人员及时引进了狼,狼和鹿之间又展开了血腥的生死竞争。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奔跑以逃命。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他鹿的体质日益增强,鹿群显得生机勃勃,恢复了往日的灵秀。
鹿群的故事表明竞争是必要的,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竞争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异常明显的。在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是几个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从理论上能够证明,完全竞争的结果符合帕累托最优,同时也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最彻底的市场。
完全竞争中的竞争是不受任何阻力和干扰的(对竞争的阻碍主要来自政府的干涉、企业相互勾结形成垄断的买方或卖方)。通常而言,假如市场中的买家与卖家数量规模足够大,每个个人(包括买方与卖方在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独自影响市场价格的时候,这样的竞争状态就叫完全竞争,这样的市场就叫完全竞争市场。
现实中是否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说明在假定的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应如何调节经济。可以说,有了完全竞争市场,我们就相当于有了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个目标。
完全竞争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在已经达到市场均衡的状态下,一切获利的机会都会被利用。一切额外的收益都是有成本的,而且收益的价值等于获益的成本。拿节能来说,很多人认为节能一定能有所收益。其实这个想法不对,节能都是有成本的。在一般均衡状态下节能的收益已经被所支付的成本所抵消,否则就还没有达到均衡。有人说,随手关灯总不需要成本吧?不对。要所有人都自觉随手关灯,我们必须耗费一定的宣传教育成本。如果宣传成本低于节能收益,说明这种宣传教育还没有做到家,或者说我们所处的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环境。一旦我们处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环境,一切的获利机会都会被利用到,你为了获益付出的成本刚好跟你的收益抵消,这就是市场均衡。
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竞争是导致繁荣和保证繁荣的最有效手段。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家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时候,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首先,从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衡量了社会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耗费能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度量了消费者乐意付出的价格,它反映了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就表示最后一个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价值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相等。由于消费者付出的市场价格最低,所以竞争的益处归消费者所有。
其次,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线,而在厂家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时候,厂家的MR(边际收益)=AR(平均收益)=P(价格)=AC(平均成本)=MC(边际成本),这时厂家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因此,完全竞争厂商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是有效率的。假如所有厂家都能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进行生产,则社会稀缺资源的耗费将会最小。
最后,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长时间的超额利润,所以就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也没有亏损,因此不存在过剩积压的状况。这样一来,社会供求就是均衡的且没有资源浪费。
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例如,如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决定开一个奶牛场,而且,如果任何一个现有奶牛场可以决定离开奶牛行业,那么,牛奶行业就完全满足了这个条件。应该注意的是,对竞争企业的许多分析并不依靠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假设,因为这些条件对企业作为价格接受者并不是必要的。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指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所在。竞争战略就是在一个行业里寻求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竞争战略的目的是针对决定产生竞争的各种影响力而建立一个有利可图和持久的地位。
完全竞争的市场并非绝对的完美,它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小规模的企业不一定会使用大规模的先进技术;无差异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因为信息是完全和对称的,因此不存在对技术创新的保护。换言之,假如你发明了一种炒瓜子的好方法,很快就会被他人模仿,这样一来,你也就没有动力去创造炒瓜子的新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