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是一个爱抽烟的人,在他家附近有卖烟的小贩。小陈明明知道小贩卖的烟价钱比远处超市里的价格高,但小陈有时还是会在小贩这里买烟。如果要解释小陈为什么这样做,实际上就与什么叫做交易费用有关了。到小贩那里,只需走几步路;要去超市,则要坐车或骑车去。有时候,小陈不要说花车钱,就是时间也不愿浪费。
在楼下小商店里买香烟,虽然贵5毛钱,但你只需要下楼就能够买到香烟。倘若去商场,你要乘车,或要多走很长时间的路,其中所消耗的时间,是你并不愿意支付的。多花5毛钱,为自己节省了大段时间和精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合算的。
大卖场卖的商品种类很多,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便宜,但通常都不在家门口。便利店卖的基本都是些生活必需品,遍布居民区,有的甚至还是24小时营业,很方便。在小陈看来,多花一点钱,节约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楼下小商店在定价的时候,已经将你的交易成本算进去了。
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是为了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成本。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他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产生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以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石之一,是科斯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核心和基本支柱。也正是通过对“交易成本”概念的一般化,新制度经济学体系才得以逐渐形成。
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的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运行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而交易成本理论表明交易活动也是稀缺的。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是冒风险的,因此说交易活动是有代价的,从而有了如何配置交易活动的问题。至此,资源配置问题成为经济效益问题。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否则旧的制度将会被新的制度所取代。这样,制度分析真正纳入到经济分析当中来。
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但是,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购买商品的交易费用。《韩非子》里有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
有个郑国人,想要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早上在家里时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当他拿起鞋子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的寓言意在讽刺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单从郑人买鞋的结果来看,他在集市与家之间往返两趟,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还是没有买到鞋子。用经济学的话来说,他的交易费用实在是太高了。我们再看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小李对他的女儿视若明珠,一天,女儿想吃饺子。于是,小李清早便去排队买饺子皮,没想到排队买饺子皮的人实在太多了。等了半天之后,终于轮到他了。等他买完饺子皮回家,再急急忙忙赶去上班,还是迟到了5分钟。如果直接能购买,不用排队,就不用承担迟到的损失了。
小李买饺子皮排队所花的时间和迟到所受到的损失,就是他的交易成本。
学术界一般认可交易成本可分为广义交易成本和狭义交易成本两种。广义交易成本即为了冲破一切阻碍,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有形及无形的成本。狭义交易成本是指市场交易成本,即外生交易成本。包括:搜索费用,谈判费用以及履约费用。
总体而言,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
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在琳琅满目的商品种类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必定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搜寻成本。
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这就是信息成本。
交易成本还包括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在讨价还价中,所耽误的时间应计算在内,当然还有双方调整适应不良的谈判成本。
此外,还有决策成本,即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交易发生后,当违约时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交易成本是人与人之间交易所必需的成本。对于每个不同的人来说,其自身的交易成本是不同的。在菜市场上可以看到不少老太太与小商贩为几毛钱的菜价而讨价还价。这是因为,老太太已经退休,她用来讨价还价的时间并不能作他用,如果能买到便宜的蔬菜,就是降低自己的生活成本了。但是如果放到年轻人身上,贵几毛钱就是贵几毛钱吧,有讨价还价的时间还不如抓紧时间多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