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都是以锻炼能力、扩大交际圈等理由参加社团,但是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极其不理想。每逢社团招新时,大一新生对参加社团的热情是相当高,有人甚至一下子报名参加好几个社团。可是过了一年后,这些人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就纷纷退出社团。
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了解不多,就会有一种信息极其不对称。当然,信息永远都是有价的。这种情况下,这些新生对社团作用了解不多,获得信息往往来自各个社团打出广告。社团招新时,为了能够顺利找到人,自然会夸大一些东西,从而说服你进来。有些社团,参加还要交费的,就会出现所谓的多多益善。
有观点认为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大致可以归为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事实上,这些动机往往都成为空洞口号,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可以说,社团很多活动都是做无用功,增加这个社会的交易费用。这就是我们勤劳而不能富有的原因之一。
有的高校学生会成员就是跑去检查学生逃课情况,不仅是对人家逃课权的一种侵犯,并且还严重影响到老师上课。这些人所作所为并有改进这个社会福利,反而是对自由主义理念的一种破坏。很多社团都为一些虚无的主义而奋斗,制造了官僚主义的病毒。
时间是稀缺的,是有价值和成本的。参加社团需要花时间的,所以就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当然,机会成本是废话,所以成本都存在机会。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花时间做别的事情。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说过,人的思考习惯有时候很懒惰,凡是听上去就很正确、很舒服的观点,基本上都可能有陷阱。可惜人们习惯了思维的惰性。在这种情况下,大一新生没有经验,就会盲目相信社团的广告,所以在糊涂之中参加了。
不能说大学生参加社团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这种用处不大。有些社团还是很不错的,比如中山大学金字塔学社。该社团创办于1981年,是中山大学现存社团中成立最早,唯一跨越文理学科,自然科学、社会关注、人文精神三者并重的综合性社团,其主旨是“营造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社会意识”。在今天的中大,谈起“金字塔”,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不是尼罗河畔那些古老的建筑,而是一群古怪的人,他们构成了中大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最古怪的一个社团。这些人是“理想主义者、辩士、思想家、二流诗人、清谈家、书蠹和不学无术者的集结”。可以说,金字塔学社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社团,但是这种社团实在太少了。
有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参加社团扩大交际圈,不可否认有点作用,但是用途不大。其实,扩大交际圈方式很多,参加社团这种方式的成本实在是很高。就是为了认识这么几个人而参加社团,实在是不值。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要考虑成本,而不是盲目去做。在经济学角度,当然,大学生要多点交际,学会和别人交往,但是社团并不是一种最经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