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完全是个人主观上的效用,正如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绿色,但是却无法从科学上说出什么颜色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因此,科学是不讨论价值观好坏的,毕竟争论一万年也没有结果。
不同的人有不同价值观,或许这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是经济学却清楚告诉每个人,不同价值理念的选择发生费用是不同的。
现实生活往往是这样的,某些价值观可能造成个人生活成本的增加。一个社会价值观往往影响制度的选择,不同制度的选择,背后的运作费用也是不同的。
个人的生活方式深受价值观影响,问题不在于执着坚持自己价值观是否重要,而是思考坚持所谓特殊的偏好带来的成本是多少。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是很多的,如面对面、上网聊天、手机信息、电话等。
在这么多方式之中,不同价值观的选择是不同,有的人喜欢面对面,有的人喜欢电话,而这些价值观都是无可厚非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可是经济学却指出,应该在约束条件下,进行选择成本最低的交流方式。
比如,有些简单问题能够在电话上讲清楚,并且见面成本很高时,就没有必要采取面对面交流。发信息能够清楚表达出来,那么可以不通电话,除非通电话是免费的。因此,如果固执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就会造成个人的成本增加,甚至也会增加别人的成本,从而让自己丧失去一些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婚姻制度,我主张婚姻财产清楚界定、AA制婚姻方式,而这种价值取向到底是好还是坏,不同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我可以分析这种婚姻制度可以避免财产问题而引起矛盾,从而降低生活成本,增加彼此的福利。当然,这种做法也会打破爱情完美主义者的幻想,从而降低他们的主观效用。
因此,是否选择AA制婚姻,就取决双方价值观。但是不管如何,不同价值观从而产生的费用,这是可以观察到的。无法观察的就是个人收益,这是纯粹主观的东西,因此经济学就从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出发。
教育是否要私有化,很多人从感情上是无法接受私有化,包括我也是如此,而这些都是个人价值观问题。事实上,教育私有化改革,整个成本会大幅降低,办学质量会迅速提升。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也是一种价值观,然而这种价值观却导致人民饥饿。
饥饿是不是一件坏事,从价值观角度来看,也未必一定是坏事。经济学对这些价值观是不作出判断的,但是却可以分析,什么样制度安排可以避免饥饿,可以让人民富有。
因此,经济学只是从真实世界的现象出发,分析可以观察到的事实,而不作出主观上的武断推测。经济学的任务不是改变人们行为,而是清楚告诉人们,不同的行为选择产生费用是不同的。
如果这个社会价值取向是实现福利最大化,让每个人生活都可以改善,那么就应该坚守经济学的常识,坚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