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理论的例子与启示:面对获得与失去时的心理纠结

2020-01-1916:20:01前景理论的例子与启示:面对获得与失去时的心理纠结已关闭评论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包括三个基本原理:

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具备风险规避意识;

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具备风险偏爱倾向;

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适用场景]

面临获得时一小心翼翼,面对失去时-容易冒险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突然死亡。 现在有一种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的药,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它呢?

或者假定你身体很健康,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来测试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用后会使你有十万分之一的几率突然死亡,那么医药公司起码要付多少钱你才愿意服用这种药呢?

实验中,人们在第二种情况下索取的金额要远远高于第一种情况下愿意支付的金额。

我们觉得这并不矛盾,因为正常人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是仔细想想,人们的这种决策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

第一种情况下是你在考虑花多少钱消除十万分之一的死亡率,买回自己的健康;

第二种情况是你要求得到多少补偿才肯出卖自己的健康,换来十万分之一的死亡率。

两者都是十万分之一的死亡率和金钱的权衡,是等价的,客观上讲,人们的回答也应该是没有区别的。

为什么两种情况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使人做出不同的回答呢?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失去一件东西时的痛苦程度比得到同样一件东西所经历的高兴程度要大。

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对得失的态度反映了一种理性的悖论。

由于人们倾向于对失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往往在做决定时会因为不能及时换位思考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一家商店正在清仓大甩卖,其中一套餐具有8个菜碟、8个汤碗和8个点心碗,共24件,每件都完好无损。 同时有一套餐具,共40件,其中有24件和前面那套的种类大小完全相同,也完好无损,除此之外,还有8个杯子和8个茶托,不过2个杯子和7个茶托已经破损了。

第二套餐具比第一套多出了6个好的杯子和1个好的茶托,但人们愿意支付的钱反而少了。

一套餐具的件数再多,即使只有一件破损,人们就会认为整套餐具都是次品,理应价廉;件数少,但全部完好,就成为合格品,当然应当高价。

在生活中,人们由于有限理性而对得失的判断屡屡失误,成了“理性的傻瓜"。

工人体育场将上演一场由众多明星参加的演唱会,票价很高,需要800元,但这是你梦寐以求的演唱会,机会不容错过,因此很早就买到了演唱会的门票。

演唱会的晚上,你正兴冲冲地准备出门,却发现门票没了。 要想参加这场音乐会,必须重新掏一次腰包,那么你会再买一次门票吗?

假设是另一种情况:`

同样是这场演唱会,票价也是800元。但是这次你没有提前买票,你打算到了工人体育场后再买。 刚要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你发现800元弄丢了。这个时候,你还会再花800元去买这场演唱会的门票吗?

与在第一种情况下选择再买演唱会门票的人相比,在第二种情况下选择仍旧购买演唱会门票的人绝对不会少。

样是损失了800元,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呢?

其实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他们的理性是有限的。 在他们心里,对每一枚硬币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视它们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而采取不同的态度。 这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思考。

前景理论告诉我们,在面临获得与失去时,一定要以理性的视角去认识和分析风险,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