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从清末衰落,沉寂了近100年后,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把这些现代的徽商称为新徽商,既包括古徽州地域的商人,也包括了整个安徽省的商人。 现在,新徽商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的舞台。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企业家及品牌,如史玉柱、比亚迪等都是新徽商及新徽商品牌的代表。
目前,中国500强企业中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有数十位安徽人,如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元庆、华源纺织集团总经理张杰、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小兵等。有很多品牌甚至已经开始向世界市场进军并占有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 进入全球华人富豪榜的安徽籍民营企业家有: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雨润食品集团董事长祝义才、巨人投资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南翔贸易集团董事长余渐富等。纵观新徽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是新徽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新徽商们也处在不断的探索时期。 这一阶段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经营傻子瓜子的年广久。 此外,汪宏坤带着东拼西凑的75元钱独闯北京,如今已成为北京家具行业商会会长,拥有亿万资产。何帮喜凭借一把木锯起家,后来开始保龄球的研制工作,最终填补了中国保龄球制造业的空白,打造出全世界最大的保龄球设备生产基地,成为世界顶级保龄球大王。
这些新崛起的企业家大都是社会上游离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外的“能人”发展来的。 他们凭借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抓住了市场机遇,慢慢地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但是,这一阶段的新徽商主要从事贸易或初加工产业,学历普遍不高,大都是乡镇企业家。
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成熟的20世纪90年代是新徽商发展的第二阶段,同时也是新徽商开始成熟,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瞩目的企业家的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新徽商已经不再是那些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省份经营的商人了,他们视野比较开阔,市场是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调查显示,44.7%的新徽商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8.5%的新徽商具有大专学历,中专、高中以下学历的新徽商仅占16.8%。和古代徽商一样,新徽商不仅普遍学历较高,而且崇尚终身学习,从小学到大专,到本科、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很多徽商都是这样,不断学习,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这批新徽商以巨人集团史玉柱、雨润集团祝义才、比亚迪集团王传福为代表。 这一批人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是由一批在公有制体制内涌现出来的人才或是高级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发展来的,现在已成为新徽商的主要群体。
2000年前后,新徽商的发展进人了第三阶段。 这一时期,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一批高学历、拥有专业背景、与高科技相关的专家型新徽商。 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大都处于社会尖端科技领域或时尚潮流的最前沿。
新徽商尽管已经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但是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2006年徽商大会首批集中签订的投资总额19亿美元的61个外资项目中,41个项目是与当地政府或者开发园区签的;投资总额377亿元人民币的23个内资项目中,19个项目是与当地政府或者开发园区签的。 从这些实例中可以看出,新徽商虽然在很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他们大多是民营企业,若与资本雄厚的国有企业相比,实力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新徽商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存在着比较单一的缺点,因此,要扩大新徽商的影响力,就要拓宽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不断开拓新领域。 古徽商衰落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所从事的商业领域过于狭窄。因此,新徽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吸取古徽商的教训。 纵观当代成就显著的新徽商,他们大多是依靠产业经营起家,这就使经营的风险大大减小,企业更加具有稳定性。 但是,与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资本在新徽商中的比重还是偏小。 即使有一些在全国领先的产业资本,也无法改变安徽现在的整体产业水平不高的局面。
俗话说“无工不富”,新徽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工业资本的投入。
新徽商从思想到内心还需要进一步的成熟。 由于古徽商和安徽人不事张扬、内向、谨慎的心理特征,形成了新徽商思想相对狭隘、保守的特点。 他们十分注重自我保护,常常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合作、不沟通等不利现象。 这就使得新徽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感。这种感觉在商业经营中实际上是一种缺点,与发达地区企业家热衷于团结协作的优点相比相差甚远。
那么,现代的新徽商发展出路在哪里呢?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品牌是新徽商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依靠品牌的力量引发新徽商整体的爆发力。
古徽商商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建立了一大批闻名天下的品牌,比如享誉中华大地的百年老字号胡庆余、王致和、胡开文、胡玉美、张恒春、汪瑞裕等。有些老字号现在还焕发着勃勃生机,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新徽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创办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奇瑞汽车是我国完全依靠自已的力量自主研发的唯一的汽车企业,也是我国民族企业的骄傲。 奇瑞汽车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超过了发展多年的国内众多汽车厂商,一跃成为中国汽车史上首个突破40万辆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 奇瑞汽车企业创造了惊人的销售神话,2005年,奇瑞汽车销售189100辆,增长率为118%,进入世界30强,出口海外18000辆,在国内汽车出口中排名第一。 全国闻名的水泥行业领军企业海螺集团用了10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的地方企业发展成为亚洲第一、跻身世界水泥10强、国内水泥行业唯一一家在境外挂牌上市的公司。
品牌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只有在科技创新上站稳脚跟才能使品牌战略长久地发展下去。 新徽商充分利用了拥有大量专业知识分子的优势,开发出了许多领先的新技术。国内语音行业的主导品牌科大讯飞十分注重自主创新。 他们不断开发,最终掌握了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并申请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品牌,在国内语音核心技术市场的占有率达80%以上。 比亚迪集团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在7年中成了世界知名的“电池大王”,成为民族品牌的骄傲,迫使“东芝”等国际民企退出中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
只要新徽商凭借着自己“高智力”、“活力充沛”、“潜力广”的优势,在继承诚信的基础上扩大开放度,强化业态变革意识,树立主流经商文化,就一定能够再领商界风骚,重现老徽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