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有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 中华民族从这里发源,中华文明从这里迈出第一步,这就是陕西。 陕西一直是我国古代帝王的重要屯兵之地。 唐朝以前的历代帝王大都把都城选在这里,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资治通鉴》上也记载了“关中沃野富饶,乃帝王之居”的事实。
可以说,陕西商人的形成、发展与那里特殊的政治氛围是分不开的。陕西南有秦巴屏障,东有黄河天斩,中为八百里秦川,周围四关环抱,易中难攻,历来是孕育奇才成就王道霸业的基地。在5000多年前,黄帝、炎帝就曾在这里建立了部落联盟,于是陕西早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慢慢发展起来。我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夏朝就在陕西建立了扈国、骆国周武王在陕西建立了周朝都城,陕西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此后,又有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个王朝先后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 正是由于陕西政治中心的特殊作用,使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陕西发展开来。
每一位帝王都希望自己的都城能够富庶繁华,每一位帝王都希望自已居住的地方太平安定,于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们在这里屯以重兵,用来保护都城的安全。 这就使陕西能够在许多战乱频仍的年代仍旧保持较为安定的局面,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为商人们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背景。
此外,古时陕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是那里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陕西,流域面积占整个地区面积的65%。肥沃的冲积平原为那里的农业生产创造了先天的优越环境。 农产品的丰富带动了那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即使唐朝以后的帝王不再把都城定在陕西,那里仍然是统治者关注的重要地点。 因为,一旦陕西失守,敌人很快就会深入内地。因此,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这里的军事。
宋朝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曾经是全国经济政治中心的关中地区成为边关重地,整个陕西也失去了汉唐时期在全国的显赫地位。明朝建国后,政治局势逐渐安定,再加上当时政府在全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陕西经济逐渐恢复兴旺,为陕西商人群体的崛起创造了一个可能的大环境。
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陕西地区的边防,在这里实行了“食盐开中”、“茶马交易”、“棉布征实”、“布马交易”等特殊的经济措施。本来就十分精明的陕西商人更是抓住了这些机会,充分发挥自己在地域和物产上的优势,形成了以泾阳、三原为中心,以西北、川、黔、蒙、藏为势力范围,输茶于陇青、贩盐于川黔、鬻布于苏湖、销烟于江浙的名震全国的商业资本集团。陕西商人因为资金雄厚而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西秦大贾”或“关陕商人”。
陕西的商业繁荣与陕西商人的性格有着重要的关系。 也许是西部特有的人文关系的影响,陕西商人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刚毅果敢、不畏艰险的倔强性格。 西部地区的高山与大河并没有对陕商有过任何的阻碍,他们趋死地如骛马。陕西千古帝都的特殊人文环境造就了陕西商人崇文尚武的性格。 此外,陕西人生活都十分简朴,在各处都以简朴为美。.这些性格特征都为陕西商人的经商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陕西商人能够形成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商帮还与那里深厚的历史积淀、陕西商人的内在素质有关。汉唐以来近千年陕西商业的繁荣以及商人阶层的发育延续和经营积累,是明清时期陕西商帮崛起的社会历史基础。在那一时期,同时代的南方各商帮经营的主要商业活动就是把本地手工业品贩往外地换取原材料,赚取加工利润的差价。 这样进行的商业活动利润微薄。
陕西商人由于地处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结构的接合部与农牧产品的交换中心,长期以来就形成了贩运贸易的历史传统。过种经商模式使陕西商人能顺时趋势,扬长避短,从经营上发财致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说“关中多豪杰之士,其起家商贸为权利者,大抵崇孝义,尚节概,有古君子之风”。陕西商帮是一个集合丁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士、农、工、商各阶层人群的商帮。 因此,明清时期陕西商帮的崛起是陕西几千年商业经济及其商业文化历史积淀的产物。
秦腔《张连卖布》中的一段唱词就很能说明陕商过去的辉煌:“先把那渭南县当铺坐下,西安府开盐店咱当东家。 兰州城京货铺招牌悬挂,西口外金刚钻发上几车。 穿皮袄套褐衫骑驴压马,烧黄酒猪羊肉美味有加。娶妻小赛过那南京俏画,买丫鬟和小子装烟倒茶。 清早起人参汤先把口下,到晌午把燕窝拌成圪塔......”
我国古代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陕商的力量十分强大。 宋应星分析明中期商人势力时说:“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在他的眼中,陕商的势力要远远大于晋商和徽商,名列全国各个商帮的首位。 这种强大的势力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特殊时期,陕西商人也能够从中获利。 可以说,在那时,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断陕西商帮的成长。
但是,如此强大的一支商帮为何会突然衰退呢?它又经历了怎样的自身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