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商帮中,出现了很多大商人,张弼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先驱是清朝时著名的大商人张弼士。 他被称为“中国的葡萄酒之父”。 民国时期的《大埔县志》记载了他的丰功伟绩,说:“中国实业大家有毅力而成绩昭著者独推张振勋。”
张弼士别名张振勋,1841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的一个小村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名扬海内外的实业家。 他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典型。幼时家境贫寒,父亲是村里私塾的老师,只能赚取微薄的收人来养家糊口。 为了增加收益,他还兼任了村里的乡村医生。 可以说,张弼士从小过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几乎没有念过什么书,还要经常帮助家里干活。 在他13岁时,就到姐夫家帮助放牛,就这样过了5年。
1858年,张弼士的家乡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田地里颗粒无收。张弼士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决定外出谋生,赚些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于是,在亲戚的带领下,他来到了现在的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刚开始由于没有资金,他只得暂且栖身在广东商人在那里创办的大埔会馆。后来,经过同乡的介绍,他到一家温氏米行做店员,这是他跨人商业行业的第一步。他为人十分老实,做起活来勤勤恳恳,而且十分精明,经常帮助老板出一些主意。因此,米行的老板很是看重他,开始把一些较为重要的活计交给他负责。 在频繁的生意往来中,张弼士学到了很多生意经。 这些商场经验为他以后的商业活动奠定了基础。
一次,一位认识张弼士的欧洲海员手里拎着一箱子贵重东西,请张弼士验收。 他认真查看了这箱贵重的物品来自于一个欧洲的商人,要寄给一个在此做生意叫做张弼士的人。 但是,他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并没有这样的商人亲戚,就断定肯定还有一个与他重名的人。 面对这样的发财机会,他并没有动心,而是坚决不肯收下。 在海员的坚持下,他只得答应帮忙暂时代为保管这箱东西并帮助查找它的主人。那位海员临走时交代,如果一年之后还没有找到箱子的主人,这箱东西就是张弼士的了。在一年中,张弼士多方打听箱子的主人,都没有找到。一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他一次也没有打开过这个箱子,甚至连这样的想法也没有过。
后来,老板见他已经基本掌握了商业运作中的各种规范,就把账目交给他管理。 这个老板只有一个女儿,他看张弼士实在是个可塑之才,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几年之后,米行老板去世,张弼士正式接管了这家米行的生意。
张弼士在做生意的时候坚持童叟无欺,赢得了很好的商业信誉。米行的生意发展起来之后,他又参与了新加坡的典当捐务,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 在几次大规模的扩张之下,张弼士的商业资本得到了急速的扩充。
在不断进行商业投资的同时,他还开始着眼南洋地区的垦殖业。当时,南洋地区是荷兰的殖民地,但是在一些边远的岛屿上,荷兰的势力鞭长莫及,就干脆把那些土地开放给了当地的华侨,从中收取一定的税金。张弼士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就把大量的资金投人到垦殖业,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种植销路很广的热带农作物,如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为了增加收益,他还在各种经济作物之间夹杂种植了一些杂粮。垦殖业给张弼士带来了巨大的收益。1875年,他又在苏门答腊创办了新的垦殖公司;1877年和1878年,他又先后创办了8处橡胶园,雇用的工人就有上万人。 此外,他还投资于矿山的开采、银行的开办、房地产的建设以及药材的销售。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30多年中,张弼士的商业事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当时影响很大。 他的商业事业最为繁盛时,商业资金最多达到了七八千万元之多,成为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在他众多的商业事业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他所经营的葡萄酒行业。 他创办的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大规模的葡萄酒公司,到现在依然繁荣地发展着。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创办于1894年,由清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最开始,张弼士的投资规模就很大,达到了300万元之多,雇用的工人就有2000多人。 葡萄酒公司的开办源于一次他到烟台地区的考察。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在这期间,他顺便对烟台整个地区的商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有着多年开垦种植经验的他认为烟台地区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就决定在这里建立葡萄园,进行大规模的葡萄酒生产。
他首先在那里一下就购进了2000多亩荒山,接着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引进了124个品种和120万株葡萄苗,聘请美国、日本工程师等参与兴建厂房、进口机械设备。为了提高葡萄酒的品质,他还专门聘请了当时的酿酒专家坐镇。 按照西方的酿酒方法,以“玫瑰香”葡萄为原料,经过多次的实验,终于酿成了品质优越的“玫瑰香”葡萄酒。之后,他的工厂又酿造成功了“味美思”白兰地。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经营,张裕葡萄酒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张裕公司所产的葡萄酒以酒质甘醇幽香,风行全国,远销海外,在世界市场上崭露头角。孙中山先生十分推崇张裕公司生产的葡萄酒,并亲笔题词为“品重醴泉”,用以嘉勉张弼士的商业功绩。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公司的产品大出风头,载誉归来,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张弼士所选取参展的“可雅白兰地”等几种葡萄酒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可雅白兰地”还被评选为“金奖白兰地”,成为蜚声世界的驰名商标。
新中国成立后,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成为一家拥有雄厚酿酒实力的国有企业,烟台也因此而成为著名的“国际葡萄酒城”。1994年,在全国国企改革的浪潮中,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进行了改组,组建了现在的张裕集团有限公司。从此,百年张裕走上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