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现代超市这种经营体制的雏形。这种经营特质的创办人是宁波商人孙春阳。
孙春阳在从商之前是一名文人,本来想通过考试进人官场。 可能是由于他不太适合明朝的八股取士的选拔制度吧,参加最初的“童子试”屡屡没有考中。后来,由于家境的贫寒他只得弃儒经商。 由于缺乏商业资金,最开始,他只是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由于他善于经营,商铺的规模日益扩大并开设了许多分店,成为苏州最负盛名的南货铺。
当时,远近的客商都喜欢到孙春阳的商铺中购买物品。 他的商铺甚至得到了朝廷的信赖,“天下闻名,铺中之物亦贡上用”。 孙氏商铺兴盛了几百年,到明朝中期的时候依然还十分红火。 后来,在清朝末年,孙春阳的商铺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烧毁,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孙春阳各个分店的经营方式与现代的连锁超市的经营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在我国商业历史上,他也被称为“中国超市的先驱”。
清朝著名学者钱泳《履园丛话》中是这样记载孙春阳的:“苏州皋桥西偏有孙春阳南货铺,天下闻名,铺中之物亦贡上用。孙春阳宁波人,明万历中年甫弱冠,应童子试不售,遂弃举子业为贸迁之术。始来吴门,开一小铺,在今吴趋坊北口,其地为唐六如读书处,有梓树一株,其大合抱,仅存皮骨,尚旧物也。 其为铺也,如州县署,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至今已二百三四十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吴中五方杂处,为东南一大都会,群货聚集,何啻数十万家,唯孙春阳为前明旧业,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
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孙春阳店铺的经营方式。 他的杂货店分为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蜡烛房等不同的分店。这些店铺内的货物全部都是由总店统一配送的。批发货物的商人只要在柜台拿着预先做好的票据,根据票据上面的货品的数量就可以提取货物。待客商将货物提出后,就把票据交给总管,由他统一调度整个经营过程。 这些店铺经营得来的钱款每天都会结账,每年结一次总账。
小春阳的杂货铺能够在商贾云集的苏州站稳脚跟是有其成功的诀窍的。 他经商成功的原因首先归功于他的经商活动占尽了“天时”、“地利”.
孙春阳发迹的时候是明朝中期的万历年间,这一时期正是明朝的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时候,社会相对较为安定,没有什么大的战事。明朝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因此海上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使苏州以内陆河流为运输条件的贸易得到了发展。 这种适于经商的和平时期让孙春阳占尽了“天时”。
煎从“地利”方面来说,苏州是南北、东西贸易的集中之地,水路贸易和陆路贸易都十分发达,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四面八方的商人都来这里做生意,全国各地的货物也都在这里云集。此外,苏州及其附近地区还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雅号。 丰富的物产为商业贸易提供了基本的商品基础。所以说,孙春阳选择在苏州开设杂货铺占据了“地利”的优势。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孙春阳的杂货铺得以名扬天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的杂货铺“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 孙春阳的这种管理制度是受到官府管理制度的启发形成的。 因为当时的州县衙门,其行政机制正是六房,管理起来很是方便。
于是,孙春阳就把自己的杂货铺也设置成六房。 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使经营账目异常清晰。总管只要每天收起票据,就可以自如地主持店内的经营活动,做到了账目清晰、明白。 当然严格的店规并不等于对店内伙计有着苛刻的要求。明智的商人对待店铺内的伙计都十分宽容,不会刻意刁难他们。
讲求商品质量是孙春阳杂货铺兴盛的又一原因。 他的店铺六房内所制作的商品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把关。 在选料上,他认为只有原料好才能做出合格的产品,因此店铺内商品的选料十分精细,坚持不用过期的原料。 尤其是在食品加工领域,倘若用了过期或是腐败变质的原料就有可能直接导致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严重的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孙春阳十分注重食品原料的保鲜。 据《茶烟歇》载,该店“有地穴,藏鲜果,不及其时,可得异品”。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保持食品的新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时没有冰箱,也没有专门用于保鲜的冷库。 于是,孙春阳就选择了我国古代利用地窖保鲜的方法。 在地底下挖一个深深的地洞,里面的温度十分低,这就相当于一个天然的保鲜冰箱。 孙春阳将那些容易腐败变质、不宜存放的食品全部放在地窖内。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食品原料的质量,还可以生产出一些反季节的食品,从而获利。 比如,他们把夏天盛产的蔬菜、水果储存在地窖之中,待冬天到来之时再把它们加工成食物出售,就可以卖很高的价钱。在当时,这种利用地窖来保鲜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耗资较多,很少有商家使用。 这就使孙春阳的产品能够获得市场的利润。朝廷选用他的商品可能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在明朝,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人们也越来越狡诈,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奸商。他们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比如往酒中掺水,肉中注水。 陈铎的《坐隐先生精订滑稽余韶》中就描写了明朝的很多商贾铺户为了获取暴利而出售伪劣商品,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也有人敢造假。 在这种假冒伪劣商品盛行的社会环境中,孙春阳杂货铺可靠的茶品质量就很受瞩目,产品销路一直很好。
孙春阳的身上还凝聚了宁波商帮中普遍存在的以“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视商业信誉为生命。孙春阳是弃儒经商的人,因此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在经商中,他也就不自觉地把这些儒家思想融入进去。他恪守儒家信条,所以商业信誉极好。“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住各房发货”,如有当时不发货的,不论过多长时间,持此票据前去,也不过期,照样能发货。 范烟桥的《茶烟歇》记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年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稍迟疑”。 也就是在明朝灭亡·后,有人居然拿着孙春阳杂货铺明朝时的票据去领货物。 这本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的商家也不会承认。 可是孙春阳杂货铺依然按质按量把货物交给了那个人。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春阳杂货铺对于信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