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之王怡和:从禁烟到战争

2019-12-2113:12:12洋行之王怡和:从禁烟到战争已关闭评论

林则徐, 琦善和义律相继被免职

在英军一路北上时,林则徐的命运开始发生逆转,他无惧于与英军作战,而且作了充分准备.然而,英军北上,他训练的乡勇、新购买的200多门洋炮、 巨型铁索拦截江面, 都派不上用场。 英军每靠近京城一步, 林则徐受到的批评和指责就增多一分。

当英军抵达白河时,离京师只有百里之遥。朝廷与地方督抚责怪林则徐的声浪增大。 林则徐外不能断绝鸦片走私, 内无法清除鸦片烟 贩, 既没解决问题, 反而生出事端。 对此, 道光皇帝愤怒不已。

已经停泊在大沽口的英国人, 要求清朝皇帝撤换林则徐。 于是, 道光帝派拱卫京师的直隶总督琦善出面应对。

琦善知道, 论实力清军远非英军对手。 英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推进到了白河口, 长江口和沿海全被对方封锁, 在白河口亲眼目睹英军之“船坚炮利”,开战胜算无几。剩下的, 也就只能是倚重于外交和谈判了。 为此, 琦善隆重地接待了义律等人, 同时也坚决要求,既然广州是一切问题的发生地,那么它也应该是解决一切纠纷的所在地, 应该在那里将双方争论的事实真相查清,最后把问题解决。

1840年9月15日, 英军撤离白河,琦善兵不血刃地将敌军退却,让道光帝暂时长舒了口气。

“措置失当”的林则徐随即被撤掉钦差大臣衔。有着柔性外交手腕的琦善取而代之, 带着道光皇帝的 “抚夷” 使命, 南下与英军交涉。

琦善在交涉中发现, 事情远非义律与林则徐之间的冲突这么简单, 义律想要的与朝廷所能给予的, 差距巨大。 他无权让步太多, 但又必须讲和。 整个12月, 琦善都在与义律进行着艰辛的谈判。 然而, 双方在香港问题上谈判破裂, 义律丝毫不放松割让香港的要求, 而琦善知道割让土地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为了让琦善屈服,义律于1841年1月7日突袭虎门,大角和沙角炮台随即陷落,广州顿时无险可守。无奈之下,琦善只得同意拟订 《穿鼻草约》。

1 月 20 日,义律发布公告, 宣告已签订初步协定: 割让香港本岛及其港口, 但仍由清政府征收捐税; 赔款600万元;两国官员在平等基础上直接交往: 开放广州贸易。5 天后 (1月 25日), 英军首批占领者从Possession Point(占领角,即现在上环的水坑口街一带)登陆香港。 第二天, 海军陆战队升起英国国旗。

对于这份协议, 琦善并没有加盖他的官印, 但同意上奏朝廷。

2月 26 日, 当已经由主“抚” 再次变为主 “剿” 的道光皇帝获知琦善擅自割让香港, 且香港已被英军占领, 愤怒之情可以想见。 他立即拒绝承认,将琦善革职锁拿送京, 并处以抄没家产。

义律单方面将草约公告于众,也同样是自作主张。4月10日,巴麦尊在接到送回伦敦的草约副本后禀告英国女王:“义律似乎已经把寄给他的训令完全置之度外。”

4月13日,22岁的英国女王在致函其姻亲比利时国王时说:“中国的事件很使我们懊恼,巴麦尊极其感到羞辱。如果不是由于查理·义律的那种不可思议的、 奇怪的举动, 我们所要求的一切或许已经到手了.....·他完全不遵守巴麦尊给他的训令,却尝试着去取得他能够得到的最低的条件。”

4月30日,英国内阁会议通过决议,否决义律单方面签订的草约,要求中国付出更大数目的赔款,对将来贸易作出更大的安全保证,舟山必须重新占领,义律必须召回, 派璞鼎查爵士 (香港一般译为体典乍, Sir Henry Pottinger)前往接替。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