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之王怡和:从禁烟到战争

2019-12-2113:12:12洋行之王怡和:从禁烟到战争已关闭评论

禁烟风暴与马地臣缴烟

“鸦片这种买卖是在广州的外国人最易做, 也最惬意做的。 卖出是愉快的,收款是平和的。 这项交易似乎也具有了这种麻醉品的特性, 一切都是愉快舒适的。 卖出的手续费是3%, 赢利的手续费是1%, 没有坏账。 代理商每箱可赚20英镑,年年如此。”

旗昌洋行的亨特事后回想起当时在广州从事鸦片代理生意时,感到那的确是段幸福时光。 他说: “我们不顾地方当局的命令,也不顾北京来的 (命令), 而且确实相信就 '鸦片贸易' 而论, 我们将永远不受惩罚。"

然而,这次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禁烟却是真刀真枪。 经过一周的缜密调查,林则徐开始密集行动起来。

3月18 日, 林则徐传谕行商, 斥责他们包庇鸦片贸易, 声言如果不立即停止鸦片贸易,将拿他们问斩。

同一天,林则徐向在广州的外商发布谕令:3天之内,呈缴所有鸦片,并签具永不夹带鸦片的甘结; 一旦违反,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19日,马地臣、颠地等人在公所与行商会面,行商传达钦差大人的口头命令,强调如不执行命令,后果将很严重。

21日晚,外商没有理会3天的期限,最后各家行号只认缴1034箱.其中,伍浩官让旗昌洋行多交150箱,钱则由浩官出。

不过,这点鸦片被林则徐断然拒绝。办事不力的伍浩官与卢茂官被戴上枷锁。林则徐同时下令截断与黄埔的船运交通, 商馆附近和河面上布满士兵。22日,鉴于渣甸已经离开广州, 颠地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鸦片“夷目”。林则徐下令召颠地进城。

23日星期六,在英商一番讨价还价后,林则徐同意颠地在周一(25日)上午十时前往面见林则徐。

从3月17日至23日一周的以上安排,可见林则徐所下决心之大。

此后,义律到达澳门,林则徐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

24日下午,义律从澳门赶到广州,他立即承担起英商的保护者角色。他不许颠地次日进城,声称绝不容许颠地成为在华英商的“替罪羊”,他将以官方身份保护颠地。

晚上, 商馆的数百名各种服役人员一从买办到厨师全部撤离。同时,在商馆后面的街道和前面的广场上满布清兵,禁止外商随便进出。除非外商交出鸦片, 签具甘结, 否则将持续封锁商馆。

这个所谓的“包围”商馆事件, 在该年底曾被身在伦敦的渣甸, 在国会辩论时作为借口刻意渲染, 被描绘成暗无天日的囚牢。 事实上, 怡和档案显示,这些外商住在林钦差封锁下的夷馆里生活得相当不错。马地臣储藏了大量的酪肉和面粉,他们喝着库藏丰富的红、 白酒。 行商已说服钦差大臣将士兵撤走,由行商们的仆役看守各商馆大门, 他们将新鲜的蔬菜等必需品在夜里偷偷运入夷馆,一名帕西商人则将其印度厨师借给了马地臣。

在外商被困期间, 真正如热锅上的蚂蚁的,是十三行的行商。正如亨特所说:“在我们被禁锢在商馆里的6个星期里,他们(行商)处在死亡的威胁之下,并经常在前所未闻的压力下,尽可能去请求“地方当局'以缓和我们的困境。所有这种做法,对他们都是极其危险的。"

义律对此事件的应对之策是:各英商将鸦片呈缴,英国政府保证全价发还。虽然马地臣平时对义律的评价都是贬损之词,这次他则认为义律的命令是“一个宽大的、 有政治家风度的措施”。 他在写信给伦敦的渣甸和斯密斯时说, 中国人已经陷入直接对英王负责的圈套之中。 因为这些鸦 片已经不 是商人的私有财产, 而是英国政府的财产。

马地臣借此可照英国政府所担保的价格将鸦片脱手, 免去了将存货留在手中的麻烦。 而且由于大量鸦片被销毁, 接下来的鸦片价格将会上涨。 而最重要的是, 英国政府这时已直接卷进了旋涡。

5月21日,外商缴齐20283箱鸦片。在所有外国商行中,渣甸·马地臣行交出的鸦片最多,达到7000箱,其次是颠地洋行和旗昌洋行。

不过,由于有赔偿保证, 马地臣们对交出鸦片并不感到可惜, 相反心怀欢喜。 马地臣庆幸自己“几乎要将鸦片船开走以脱离看似危险之地, 但幸运的是没有开走”, 否则将会置鸦片于英国政府的保护范围之外了。

6月3日,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开始。经过23天不间断的努力,2万多箱鸦片全部销毁。 到此时为止, 林则徐禁烟在道义和法律上, 以及在实际行动上初战告捷。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