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白银·瘾君子
其实,只要大致数一数当时有多少鸦片流入了中国, 又有多少白银流出了中国, 以及在光天化日之下中国出现了多少 “瘾君子”, 人们就不难想象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不难看出禁烟之势在必行。
在19世纪30年代,到底有多少鸦片流人了中国?
对于走私的鸦片来说, 统计资料并不可靠。 由于鸦片贸易的秘密性质,以及鸦片商贩间的商业竞争,数据无疑是不完整的。不过,从当时留下的记载中,依然可略见一斑。
就东印度公司在华贸易特权刚取消的 1833~1834 贸易年度而言, 马礼逊在其所著《中国商业指南》中说,该年度英国人和葡萄牙人输人中国的孟加拉国鸦片(公班土)分别为7511箱和1000箱,共计8511箱;输人麻尔洼鸦片(白班土)10112.5箱和1600箱,0共计11712.5箱.两者相加,这一年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总数约为2万箱。据历史学家统计,1835~1839年,平均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约2.5万箱。
在19.世纪30年代,到底有多少白银流出了中国?
当时中国的白银外流,主要是流向印度, 原因就在于印度的对华鸦片贸易。据印度历史学家谭中统计,1829~1840年,中国流向印度的中国纹银为2554.8万元,外国银元为2661.88万元,黄金为361.69万元,共计5578.39万西班牙元;平均每年为465万元, 约合白银335万两.
在19世纪30年代,到底中国又有多少 “瘾君子” 存在?
如果说在19世纪20年代, 鸦片吸食者还多局限于一定的地域、 一定的人群,鸦片问题还多被清政府看做是一个社会风俗与道德伦理的问题, 那么到了19世纪30年代,鸦片吸食的人群与地域已经迅速扩大, 鸦片已不只是一个关乎风俗与道德的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与经济问题。
1838年,有官员在一份奏章中不无忧虑地写道:“始而沿海地方沾染此习,今则素称淳朴之奉天、 山西、 陕、甘等省, 吞食者在在皆然。 凡各署胥吏,各营弁兵,沉溺其中十有八九。”
同年的另一份奏章则称: 鸦片流人中国, 近害耗民财,远害伤民命, 可以说贻害无穷。“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湖广总督林则徐在他那份著名的奏章中甚至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长此以往,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