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贸易摩擦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

2019-12-1611:05:14美日贸易摩擦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已关闭评论

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就从未停止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全球贸易一体化步伐的推进,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占据了日本出口量的97.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据美国一家经济研究所的数据,1965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4.4亿美元,过了不到7年的时间,这一数值上升至49亿美元,上升了近10倍的水平。

从此,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此时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598亿美元。 美国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对日本进出口的商品采取了一些措施,从而使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有所控制,不再像此前一样疯狂上升,这个时候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更像是过山车,时高时低、飘忽不定。 1998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27.2%。2000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705亿美元。

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在很多人看来只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其实不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上升到了关乎两国政治的高度。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某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在贸易往来的时候经常项目收支超出一个数值,轻则双方减少贸易往来,重则这两个国家会产生激烈的贸易摩擦,甚至双方都会采取一些报复性措施,如果这些贸易摩擦没有尽快地解决,那么摩擦最终会上升到两个国家的政治问题的高度。 美国和日本之间产生的贸易摩擦要从纤维产品摩擦开始说起。

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国内的钢铁、电子、航空材料等逐渐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美国为了维护其在国际中的贸易地位,从而展开对日本贸易的抑制,为此两个国家的贸易战打响了。 纤维产品摩擦拉开了两个国家贸易交锋的序幕。

日本在战后把大量的纤维制品出口到美国市场,随着日本国内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日本生产纤维制品的能力大幅提高,从而有更多的纤维制品出口到美国市场。 由于美国市场上大部分的纤维制品都从日本进口,所以美国政府非常警觉地意识到如果一直依靠日本的纤维制品,在经济上会受到日本的牵制,从而受制于日本,于是美国政府果断地对日本纤维制品进行了反倾销的诉讼。

最终在双方的磋商下,签订了《日美棉织品协议》。 美国和日本也是通过这次摩擦正式拉开了贸易摩擦的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的钢铁生产出现了大幅增长,从战后初期年产50万吨的水平,快速增长到1953年700多万吨的水平,这一切让美国人产生危机感,因为到了1961年的时候,日本生产的钢铁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跻身世界一流水平,这不免使一向以钢铁为荣的美国感到压力。

加之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从日本进口的钢铁在价格上有很高的吸引力,相同的产品却比其他国家便宜近20%,这无疑增强了日本钢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也使美国进口日本钢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到了1969年,美国进口日本钢铁的需求量从15%上升至40%,也就意味着美国国内钢铁的需求有近一半需要向日本进口,美国企业恐慌与不安也升高起来。 为了控制日本钢铁的进口,美国政府曾对日本发出过警告,要求日本减少对美国的供应。

此时日本为了提升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对美国发出的警告置若罔闻。 美国政府意识到不采取行动的话,日本是不会让步的,于是美国连夜制订了关于抑制日本钢铁进入到美国市场的法案,法案第二天就开始生效, 日本意识到美国对自已采取的措施后,决定与美国就出口钢铁的数量的问题与美国进行磋商,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日本减少了对美国出口钢铁的种类和数量。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电视制造业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并开始出口海外。出口额从1968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50亿美元之多。 其中电视大量被出口到美国市场,此时美国市场对日本电视的需求量很旺盛,日本电视占据了美国电视市场30%的份额。

日本不断向美国出口一些最新款的电视, 直接导致美国对日本电视进行了反垄断。 日本的电视在向美国出口的过程中总会推出一些优惠活动来提高日本家电业的销售业绩,美国意识到这些后,开始和日本举行磋商,对日本电视采取了限制措施,两国为此签订了《维持市场秩序协定》,这个协议有效地控制了日本向美国无休止出口电视的行为,:也使两个国家摆脱了家电业的贸易摩擦。

汽车行业是美国和日本发生贸易摩擦的主战场。 日本的汽车业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从1955年汽车生产量仅为3万辆发展到1967年年产汽车315万辆,增长的速度高达100倍,这个速度在其他国家眼中是惊人的。 1967年日本的汽车产量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位的水平。到了198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已经高达70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这些年中,日本累计向美国出口汽车4000万辆以上。 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汽车贡献了主要力量,金额为370亿美元。 日本和美国在汽车贸易中一直没有停止过贸易摩擦,1979年,日本和美国通过磋商,日本愿意将汽车出口量下调5个百分点,而美国也接受这个水平。

《美日汽车及零部件协议》的达成使日本放弃了此前一直对汽车配件市场的管制,转而适当地购买美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 虽然这个协议约定了双方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限制,但对于两个国家之间关于汽车贸易的摩擦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为这个条约并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两个国家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时候应该采取的策略。 2009年发生的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再次点燃了日本与美国在汽车行业的贸易摩擦。

丰田汽车由于存在刹车和油门失控等现象,导致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员死亡,这一事件使美国决心制裁丰田汽车。 按照美国联邦法律,其他国家的汽车如果出现了问题,必须要采取召回措施并予以赔偿。

调查涉及油门踏板失灵等缺陷,美国公路交通安全局要求丰田汽车公司必须就汽车存在的这些问题予以答复。 如果丰田公司没有在一个月内将问题车辆召回的话,丰田将面临超过1600万美元的高额罚款。丰田公司承诺要加强全球产品质量监控,但是掩盖了产品存在的缺陷。

美国对丰田公司的这种态度极为不满, 专门成立了制裁丰田汽车的行动小组,对此美国联邦政府以最严厉的方式对丰田汽车存在的质量问题提起了刑事案件调查,这是美国对丰田汽车公司进行的最为严厉的狙击。

从以上的贸易摩擦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之间进行的贸易摩擦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其中涉及的商品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最早的单一商品发展到如今的多产品贸易摩擦。 这种摩擦不会消失,而会随着两国之间贸易量的发展而持续下去。

造成美国和日本之间持续的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学家曾经认真分析了导致日本和美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

由于日本国内资源极度匮乏,要发展本国经济,必须向其他国家进口一些材料,在进ロ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收支平衡,必须要通过出口的方式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这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升,使日本在1950年一1975年的25年间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日本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向美出口的商品品种数量也越来越多,而日本从美国进口的材料主要是价格较低的产品。 美国认识到这些以后,十分不满,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矛盾不断加深。

战后不久,日本为了能使经济持续地发展,把目光瞄准了美国市场,想借此实现经济崛起。 日本经过详细调查制定出一套打开美国市场的策略。 日本用低价格、高质量的优势产品打开美国的市场,从而提高在美国市场中的生存能力,经过发展日本占领了美国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给美国的一些企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与此同时,日本对本国市场又采取保护性策略,使美国的商品不容易出口到日本,就是这种不对称的情况激怒了美国,美国政府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日本商品的措施,以此来打压日本商品在美国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日本在与美国进行的贸易摩擦中,一直采用以柔克刚的策略,在日本看来,和美国进行的贸易摩擦将会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 在因为贸易摩擦而与美国进行磋商谈判的时候,日本表现出非常低的姿态。 有些人会以为日本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其实不然, 日本就是通过这种低调的磋商与谈判,使日本取得了在贸易摩擦中的成功。

随着日本商品对美国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这种优势还将继续下去。

由此可见,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美国和日本之间进行的贸易摩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两个国家贸易量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去, 也会使这两个国家在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将展开持续的拉锯战。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