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争霸,于品海法术玩完

2019-12-1608:56:34传媒争霸,于品海法术玩完已关闭评论

报业争霸

《现代日报》 尚未面世, 已先声夺人。 詹培忠、 俞铮、 软硬天 师、陆恭蕙、 马荣成、 廖瑶珠等10多位名人,接踵在电视亮相, 为下日创刊的《现代日报》 做广告。 明报集团的这番广告车轮大战, 花费 2000 万港元, 创香港传媒创刊宣传新纪录。

《明报》 前老板金庸一直有办一份大众化的中型报纸的心愿。 他从市场定位, 把报纸分为特定性和大众 化两大类。 “《华侨日报》以社团人士、专业人士为对象, 《明报》 以知识分子为对象,《星岛日报》 以年龄较大及特别关心地产的读者为对象,《信报》和《经济日报》 以工商界、 证券投资者为对象,《文汇报》和《大公报》以亲中读者为对象等等。 另一方面, 《东方日报》、《成报》、《天天日报》、《新报》、 《快报》等不限制特定的读者群, 面向大众, 因此销路通常较大。金庸同时又指出, 销量大, 不一定赚钱多、 影响大。 如在英国, 赚钱 ( 广告收入) 最多的是《金融时报》, 影响最大的是 《泰晤士报》, 它 们的销量都远不及《太阳报》等大众黄色小报。明报集团,有一份口碑极佳的《明报》,曾一度办过市民报纸《明报晚报》, 因非报纸自身的原因而停刊。 如果大众小型报纸《现代日报》成功, 该集团将拥有较完整的报系。

《现代日报》是一份相当大胆的报纸, 在香港开天辟地全部采用横排。《明报》新老板于品海称, 横排才符合国际规范。

内地报纸全是横排, 必会对 1997年后的香港报业产生影响。

《现代日报》的目标是销售30万份。

香港销量大的报纸皆是大众化的,《东方日报》排第一,估计销量30万份以上, 接下的 《成报》、 《天天日报》,销量皆逾20万份。 《现代日报》欲与霸主《东方日报》竞一雌雄,气冲霄汉。

东方集团老板马澄坤不由感到后脖颈发凉。

《现代日报》总编辑,是曾任《新报》总经理和《儿童日报》社长的龙景昌, 由他组阁并策划新报。 龙表示, 他不会太久 任总编辑, 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行及经营上。

1993 年下半年, 香港传媒挖角大战烽烟四起。 明报集团失去一名大将,《明报周刊》主帅雷伟坡被郑经瀚挖去; 几乎是同时, 《明 报》 老板于品海却把东方集团的一员猛将一一《东周刊》总编辑叶一坚挖来做《现代日报》总编辑。

堤内损失堤外补。 马老板折 将之后,马上高挥银锄,去挖别家传媒的墙脚, 亦大有斩获。 香港的报业大亨中,数《明报》的于品海最年轻(才三十出头),最具雄心胆识,他欲做东方的梅铎 ( 澳籍世界传媒大王), 他的目标岂止弹丸之地香港,他更看好市场 广阔的内地.

1993 年, 是香港 传媒的多事之年。 先是大马神秘富豪郭鹤年从梅铎手中买下香港最大的英文日 报 《南华早报》。 没多久, 东方集团马澄坤宣布,将推出英文日报《东方快讯》,与郭氏的《南华早报》对撼。

东方报业不是香港的老牌报业集团,却后来者居上。《东方日报》学的是 《成报》 的路数, 销量超过 《成报》一大截。 《东方新地》是《明报周刊》的翻版,很快成为八卦周刊销量状元。东方筹办 《东方快讯》, 更创宣传策划筹办费用之最-高达8000万港元之巨!

《南华早报》从传媒大王梅铎手中, 落入亚洲糖王郭鹤年之手, 编辑部人心浮动, 马澄坤"趁火打劫”, 大掷银弹,高酬挖去《南华早报》40多员骨干, 其中有不少洋编辑。 《南华早报》 社长大叹走宝, 亡羊补牢-一统统加薪两成, 稳住千疮百孔的墙脚。马澄坤洋 洋得意之际, 不料后院失火, 于品海银锄一闪, 就把马氏旗下 的《东周刊》大 帅叶一坚挖去。 幸好《东周刊》 已上正轨, 影响不会太大。英文报纸的采编人才, 那才千金难买。马澄坤以"走一宝, 得串珠" 自慰。

《南华早报》的销量虽然不到10万份,影响却大, 广告收入可与销量20万份的中文报纸比肩。 《东方快讯》面世, 销量高达8.6万份,形成香港英文综合日报三足鼎立之势(另一家是星岛集团的《虎报》)。马澄坤的目标、是取代《南华早报》的霸主地位。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