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君地产,一门五杰三杰璨

2019-12-1608:49:49鹰君地产,一门五杰三杰璨已关闭评论

一门五杰

香港作家何文翔在《罗鹰石一门五杰》中称:

“在香港芸芸上市公司的首脑中,罗鹰石与四个儿子可谓一门五杰,各人都独挡一面, 合共控有的上市公司在最高峰期一度达9间之多,父亲罗鹰石主理鹰君地产(现主要业务交由次子罗嘉瑞 打理 ), 三子罗旭瑞主理世纪城市、国泰城市、 富豪酒店、 百利保、 富利国际, 四子罗康瑞主理瑞安及瑞安建筑(1989年两公司已私有化),幼子罗启瑞主理孙福记等,9家上市公司在最高峰期市值逾百亿元(注:1990年统计资料)

在各报刊的富豪榜中,将资产与罗鹰石家族分开来计的,除三子罗旭瑞外,还有四子罗康瑞。 故在此简述罗康瑞的情况。

瑞安公司创办于1971年,1984年借海港工程公司的壳上市。 传媒推测,罗康瑞实际上是在昆季(老三老四)中最早独立门户的。 瑞安最初多年是在其父的照顾下生存的,承建鹰君的楼宇。1984年瑞安借壳上市,1988年扩充为瑞安建业集团,下属7间与建筑相关的公司,总规模在香港建筑行名列前茅。80年代末,瑞安走多元化道路,业务分建筑、建材、地产、酒店、 娱乐等五大系列。 罗康瑞个人资产约13亿港元。

80年代末,罗康瑞令人瞩目的另一项举动,是将瑞安集团私有化。

有关私有化,前一章曾涉及,即刘銮雄家族将爱美高系的华置私有化。不过那还是部分收购,不算真正含义的私有化。真正的私有化,是将现有的公众公司还其原形,退回到私人公司的地位,取消在股市挂牌。

任何一间家族拥有的上市公司,从本质上讲都是公众公司,按法例,必须拨出25%的股份在交易所挂牌向公众出售。 其优点利于集资;缺点是决策经营必须受全体股东及股市的制约,如果控股不稳,很容易成为收购及狙击的对象。

罗康瑞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将瑞安私有化的。 私有化选择的时机,与上市相反。 上市多是骑牛上市,此时交投活跃,股票可升水发售:私有化则是借熊退市,大熊出笼,股价暴跌,大股东向小股东收回股票,代价甚微。

罗康瑞把时间定在1989年六四股灾后的8月9日,此际大市崩溃,瑞安公司股亦跌幅甚大。 罗康瑞是以比市价高出 34.8%的价, 收购小股东股份。 私有化进展顺利, 是善意私有化。相比下, 刘銮雄的私有化, 吵得天翻地覆,是一种大损小股东利益的恶意私有化。实际上, 罗康瑞这次私有化, 未花一分钱。他已控有7成股权,余下3成, 由新世界郑家纯斥资约 5.7 亿港元收购。 瑞安公司便归两家私有, 罗康瑞仍任主席。

90年代,罗康瑞又将瑞安建业私有化。 这样, 瑞安集团无一家上市公司。

有传媒称, 罗康瑞在股市激流身退, 是要淡出商界从政, 他是罗鹰石9个子女中, 在政坛最具影 响的一位。1993年他蝉联香港工商专业联会主席, 现任港事顾问 和香港特别 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

瑞安集团今后是否有大发展,目前很难说。

近几年,罗氏父子发展势头最猛的,仍数三子罗旭瑞。他大举进军内地,在中国第一大国有企业大庆油田获得立锥之地-一一大庆(林源)化工公司,由百利保占一半股权的大庆市庆大经贸集团投资。 香港传媒道: “大庆油田是国宝,谁可以沾上边都可以赚钱。

1994年度, 《信报》排出的全港超级富豪榜,除罗旭瑞外, 不见罗家其他成员大名。 罗旭瑞榜中排名17位,前一位是六叔邵逸夫,第18至第20分别是:利氏家族、林绍良家族(注:主要资产仍在印尼)、刘銮雄家族。罗旭瑞与刘銮雄是20位超级财阀中最年轻、并且是靠自己的力量起家的两位。 他们创业的时间最短, 仅11 年功夫。 而其他财阀, 要么是奋斗了一辈子, 要么继承了大笔祖业。 他们给商战提供了薪的启示: 充分借助股市, 可获得更大更快的成功。

罗旭瑞未留下恶名, 就这点,可见比刘銮雄要计高一筹。

《信报》在第17位榜名下有一段这洋的文字:“罗旭瑞势头甚佳, 虽然 地产不景仍有资格升班,由第18位升到第17位,以1994年的进度,不消几年, 便可问鼎十大之列!

罗旭瑞曾用自豪的口气, 对香港最活跃的财经记者社辉道: “我不是那些由上一代创下基业的第二、第三代富豪, 我的事业全靠自己争取得来。 ”新鸿基集团由郭氏兄弟掌 舵, 他们出了名地专注,只做地产, 心不旁鹜。这是郭家老大郭炳湘。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