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胜于蓝
据当时的传媒报道,罗旭瑞全系在收购后的第一个年度一1987年取得惊人的业绩。 富豪盈利1,72亿港元,比上一年增幅68%;百利保盈利1.37亿港元,增幅129%,非经常性盈利0.44亿港元;世纪城市盈利0.57亿港元,增幅186%。全系共盈利4.1亿港元。
罗鹰石自1983年全系遭致毁灭性重创后,时时告诫子女要稳扎稳打,小心谨慎,一棋错步,全军尽没··.··罗旭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股市如此发达及活跃的今天,必须充分利用股市提供的一切机遇。 供股、集资、投资、生利····如此循环,已经过时。 罗旭瑞把重点放在收购与消化上,既积极进取,又不失稳健。
1987年3月,世纪城市以1.16亿港元现金收购国泰置业,完成收购后即进行重整改组,5月国泰置业改名为国泰城市。前后下到3个月时间,价值增至7.2亿港元,股东投资增加6.5倍。升幅之快之大,匪夷所思。 标准渣打(亚洲)对世纪城市的管理给予高度评价。 投资者更认为罗旭瑞有点石成全之术、妙手回春之能。
重组后的国泰城市以投资与收购为主。 1987年底,宣布收购富利国际地产投资公司,收购后的富利仍保持上市公司地位。 富利主要在美国经营地产投资,业绩多年滞缓,成为世纪城市的孙公司后,面貌全新。
1989年初,富利与富豪联手收购美国最大独立酒店管理公司Aircoa51%股权,9月,富利出台在洛杉矾兴建豪华商业办公住宅中心计划,总投资23.5万港元。
1987年,被收购前的国泰城市盈利1277万港元,收购后的第一年,总盈利5219万港元,增幅超过3倍。传媒评价罗旭瑞,说他不把“购得”视为收购的成功, “购得消化”直至“盈利扩展”才算真正的成功,这就是罗氏高人一筹的收购艺术。
通常的收购,收购时股值大增,收购落幕股值必会大跌。
罗旭瑞收购完成,即有一揽子重组计划出台并付之实施,其股值仍可保持上涨势头。
罗旭瑞凭藉独到的消化功夫,虽大举收购,却能在1937年10月的大股灾中,受损甚微,并有余力收购富利。 论收购,刘銮雄亦是一位鲨胆骁将,但刘氏的重点是“收购获利” ,故在大股灾中翻船坠海,险些呛死。
不少人说罗旭瑞收购大酒店是步刘銮雄后尘-一捉凤不到,凤毛也得捋几支下来。 或许是这样,不过,依罗旭瑞的的智慧,大可不必师承狙击大师刘銮雄。 关键的一点是,大酒店的市值仍偏低,嘉道理控股仍不稳。 以嘉道理家族的庞大资产,想收购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收购不成狙击成一这或许是罗旭瑞动念的目的。
罗旭瑞透过国泰城市出面收购,只持有1.1%大酒店股权。 国泰城市资产净值约3亿港元,而大酒店资产净值达90亿港元,是前者的30倍!和一年前刘銮雄发起收购一样,又是一场蛇吞象。
1988年10月21日,国泰城市正式提出收购。 若要收购成功,需动用资金60多亿港元。 嘉道理虽知对方难成功,却不敢懈怠。 罗旭瑞如股评界预料的那样,收购不成狙击成,获利1000多万港元,大大地扬了威名。
罗旭瑞全系最多时拥有5间上市公司:世纪城市、百利保、富豪、国泰城市富利。
90年代,香港借壳上市蔚然成风。 原因是内地或海外公司欲在香港登陆发展,而依循正式手续上市,需花费相当的人力财力及时间。 为走捷径,便收购资产和营业额极少的蚊型上市公司,又叫空壳公司。
买家甚多,空壳走俏。 已拥有5间上市公司的罗旭瑞趁机将国泰城市减磅,使之成为空壳,于1991年售予赖氏家族的振通证券,溢价甚巨。
1987年8月,罗旭瑞全系公司市值为51.15亿港元,与其父罗鹰石家族并列于9家 候补财阀榜内。 又据1994年3期《资本》杂志,罗旭瑞全系公司市值逾 150 亿港元, 已经超越其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