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
公烟(鸦片)巨果利希慎血溅街头的惨案, 震惊省港澳, 各报章均在头版头条或显著位置报道这一惨案。
警方办案不力。 利氏家族把缉拿凶手的悬赏从1万港元提至2万港元。各报章又大肆渲染一番。
关于利希慎的死因, 民间有许多版本。
暗杀距利希慎赢那宗名誉权官司オ半个月。 澳门鸦片专员罗保败北, 但真正受损的恐怕是佑生行老板廖坚弼。 不过, 据鸦片商说, 廖氏只是眼红鸦片生意, 并不算黑道之人, 料他也没这个胆量。 警方曾调查过廖氏,查无证据, 不了了之。
在14年前,利希慎曾与一帮鸦片商对簿公室。 利氏赢得价值百万大洋的98箱生鸦片。 这帮鸦片商濒临破产,深仇大恨, 岂能善罢甘休? 法律上赢不了利氏, 就不可施以暴力? 推理滴水不漏, 那么证据呢?
从利良奕到利希慎, 利氏家族经营鸦片达数十年。 黑道上的生意, 难免在海上及内地与人结仇。 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 此时下手, 正是时候。
警方调查之 时,很多人不予配合,还说利氏“该死” 。 时间历经数十年,地域跨越数国, 从何处去寻蛛丝马迹?不少人认为是"替天行道” 的组织干的。 鸦片买卖及消费虽是合法, 但人们皆 认为鸦片是残害人的毒品, 鸦片生意被视为捞偏门, 鸦片商遭致社会的普遍唾弃。
约10年前,一位惠州商人在香港开百顺公烟馆 (鸦片馆)。 百顺老板引诱一位富孀的独子染上鸦片。 富孀训子子不听, 把先父遗下的家产挥霍一空,没钱抽鸦片就打劫, 被警方投入班房。寡妇万念俱灰, 投海自尽。 是夜, 百顺烟馆被捣, 老板被打成重伤。 蒙面人在门上贴上 “替天行道”的字幅。
百顺老板向警方报案, 警方派人来调查 过, 便不再理会。 实际上, 港府及警方, 对这类案件的查办总是敷衍塞责,怕激起民愤。 法律保护鸦片商的合法权益, 常处于疲软状态。 好几任港督均表示过他们扮演尴尬角色的苦衷,他们明知进出口这种麻醉兴奋药品,是用于毒害人, 为了港府的财政收入, 又 得以法律的形式维侍下去。
百顺老板不敢在香港呆下去, 躲回惠州老家再也没露面。 其他烟馆老板均不敢诱使 少年抽鸦片, 但对自愿上门者, 多多益善。
因此, 许多人认为利希慎遭暗杀,是 那个"替天行道” 组织的义士干的。开烟 馆者, 虽是可恶, 但只算是帮凶。 真正的元凶是大烟枭。 利希慎不算省港澳最大的烟商, 却是名声最大的烟商。 当时香港百姓对利希 慎均 怀憎恶,有人编一首打油诗, 诗的第一个字便是利希慎的 "利" 。 打油 诗在港九流传甚广, 家喻户晓:
“利己害人, 欺贫重富, 神憎鬼厌, 街知巷闻。”
更有人认为利氏之死, 是因果报应。 佛家语: 积善得善果,作恶得恶果。 生死轮回,作恶多端之人, 死后必打入十八层地狱。 佛门善女张莲觉 ( 何东夫人张静蓉法名),怜悯利氏夫人悲痛欲绝, 请来法师为利氏做道场超度亡灵。 张莲觉在其佛学心得中, 如是记述:
“我佛云:慎勿造因。 利园主人利希慎君,惨遭非命, 其夫人攫发切恸,痛不欲生。 余以佛力不可思议, 度脱轮回, 劝延聘栖霞僧众莅港, 建水陆法会,超度利君, 解释冤愆。利夫人欢示同意。 ”
利希慎尸体, 置放在利园山屋中,以冰块围之。 他的两子、 两女在国外留学, 闻讯正在奔丧途中。 人既已死了,在港的华商多前往悼念。 由利希慎筹资建立并任会长的南华体育馆(又名国术馆)下半旗向利希慎致哀。
利希 慎的葬礼极隆重, 坟墓极豪华。
利希慎之死, 直到战前仍是港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可见利氏之死影响之大。
利希慎的死因,迄今仍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