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
李石朋自己没做成买办,便把圆其买办梦的希望寄予儿子身上。 李石朋虽是富商, 仍属老式财主, 进入不了西人的上流社会。
又是西格神父帮了李石朋的忙, 让他6岁的长子李冠春进圣若瑟书院上学, 李石朋 对儿子的要求, 就是要把英语学好, 其他科目可以不计。 李石朋从不在家辅导儿子英语, 他深知自己发音不准,怕误了儿子的大事。
李冠春是个神童, 没多久, 就能用标准的英语与鬼仔(洋人小孩)简单会话。 西格神父与李石朋说: "李冠春聪颖过人, 好好努力, 等他稍大时, 我送他去英国留学。" 李石朋听后, 兴奋得几夜睡不着。
李石朋下怀疑李冠春日后成大事的能力, 担心的是李冠春成二世祖。
刘老大的大公子也是个聪明人, 由于刘老大过于溺爱, 养成了他大手大脚、 贪图安乐的陋习。 结果, 把一间好端端的公司, 折腾得帐面空空。
李石朋让李冠春上学, 不但不给坐轿钱, 连中餐的饭钱也不给,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方可成人上人。 另外,李冠春放学回家, 也下让他闲着, 要他帮厨于做公司员工的晚饭。
这般折磨儿子 李石朋毕竟有些于心不忍, 一天, 李石朋给儿子3仙钱留着吃午饭。 儿子推辞不要, 说: “除开头几日, 我一日也没饿过肚皮, 还常常能吃到猪手(猪蹄)。”
原来, 不足7岁的李冠春, 竟捻熟生意经。 他辅导成绩差的富家弟子, 以换取一顿午餐。 富家弟子知道李冠春喜欢吃猪手, 常到书院外的熟食档买猪手犒劳李冠春。
李石朋发现儿子做生意的天份, 高兴得不 行。 儿子不但英语会胜过我,今后生意也会比我做得大。
第二年, 李石朋妹夫与李石朋分道扬镳。 妹夫跟李石朋一年多, 熟悉了船务, 也拥有一批客户。 妹夫的英语水平较李石朋高, 他觉得呆在姐夫的公司挺受委屈, 就自立门户, 把自己的船务公司开在和发对面。
李石朋骂妹夫忘恩负义。 妹夫说他够对得起和发了,像他这样的英语人才,洋行都要高薪聘请, 而和发却像对跑腿的马仔一样对待他。
李石朋与妹夫势不两立。 李石朋在同业中, 诉说妹夫过桥拆板。 妹夫就出高薪, 把和发的业务骨干挖去。
李石朋陷入窘境, 就叫8岁的儿子辍学,帮他打理业务。 李冠春委实不凡,两年后, 填货单、记帐、 安排船期、 与洋商谈判, 皆是一脚踢, 13 岁时, 就担任和发公司经理。
晚年时的李冠春常向他孙子讲述那段历史, 他 很少言及他如何出类拔萃,而是说日子如何艰辛,一天只能睡三四个钟头。 那时他奢望的是, 安安稳稳睡个三天三夜。 有一天晚间, 他站在码头上候船,站着站着就睡着了。等落到海里灌了一肚的咸水, 才昏头昏脑爬上岸来。
尽管忙得四脚朝天, 李石朋仍规定儿子每日必须自学两个钟头英语。
尽管李冠春已成为少年船务实业家, 李石朋仍希望儿子能进 洋行吃 洋饭。 本世纪初, 李石朋一位朋友何君考上了东方 汇理银行买办, 只需有人事担保和缴纳保证金, 就可正式成为买办。"东方银行在 1884年宣告破产。 其后, 总行重组东方银行, 继续开业。东方银行一蹶不振, 到本世 纪才渐有起色, 排名仍落在 汇丰、 渣打、 有利之后。 不过, 对只能窥视其 门的华商来说, 东方仍是一家了不起的洋行。
银行买办的职权是: 与华人富商打交道, 既充当通译, 又 行使贷款发放权。 因此, 在欲贷款的华商 眼里, 掌握生杀大权的买办无疑是赵公菩萨。
买办的收入是向华商提取佣金, 贷得愈多, 得利愈多。 但是, 如客户无力偿还贷款, 买办必须代其偿还。 因此,保证金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贷款额的大小与保证金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也有的买办因物色错了贷款对象, 不但丢夫了买办饭碗, 还会倾家荡产。
考上银行买办的何君正在发愁之际, 李石朋伸出援助之手。 他联合他未来的亲家郭泉(永安公司创始人)做何君的担保人(担保人必须是有财富有地位的人), 并且借一笔钱给何君做保证金。
李石朋这般热心, 自然有其目的。他想让何君为他儿子李冠春日后成为买办铺路。 何君做上买办后, 李石朋让李冠春每日去圣若瑟书院学半天英语。
投桃报李,何君为报李石朋大恩,为李冠春进入银行倾心尽力,1906年,18岁的李冠春进入东方银行做见习职员。 两年后, 由何君举荐, 做上 银行买办。
从鹤山乡间走出来的李氏家族, 终于成为香港的买办家族。 李氏家族在港埠名声鹊起, 李冠春带父亲李石朋去过几次洋人的社交场合。
1919 年, 李冠春与好友冯平山简东浦创办了东亚 银 行。 李氏家族又多了一个名衔: 银行世家。
常言道: 朋友间莫做生意。 三人台办东亚, 渐渐有隙。 冯平山先淡出东亚, 不久, 李冠春亦渐渐疏于东亚的管理。 不过, 东亚仍是三家合股的,其中以简家所占 股份额最大。
李石朋没看到东亚银行成立,但他知道儿子在与友人筹办东亚银行。
李石朋相信李冠春一定会成功。 到李氏第三代,李氏家族压倒简氏家族,秉掌东亚管理大权一一此乃后话。
在李冠春任东方买办期间, 李家由此而得便利不少。 李石朋从其他银 行获得大量贷款, 均是李冠春在别家银行做买办的 朋友提供的。和发公司船队迅速扩展, 航运触须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及南洋。
和发最主要的航线是香港至安南首府西贡。 安南即今日越南, 当 时为法国殖民地, 物产丰富, 商贸发达。 李石朋在办理船务时,因李冠眷的引荐, 与西贡东方 汇理银 行的大班相识。 辛亥革命后, 李石朋便在西贡办实业, 在资金上得到西贡东方银行的鼎力支持。
李石朋建了一问机械化碾米厂, 规模为西贡米业之最。 李石朋派人到安南农村大量收购稻谷, 制成优质米, 用自己的船运往香港。 李氏家族成了香港最大的进口米商。
李石朋在香港有三位妻妾、 七个子女。 他却孤身一人呆在异国他乡。
时人与后人有种种 猜测。 一种说法是, 李石朋为漂亮的安南妹吸引, 乐不思蜀; 另一种说法恰恰相反, 李石朋要做苦行僧, 他当初来香港创家业也是只身一人, 现在他要重在西贡创一份新家业。
李石朋在唐人街旁购买了大片土地, 成立南和 行, 主理香港西贡间的进出口贸易。 李氏家族在安南的庞大基业, 在70年代越南共产党接管南越时被全部没收。
李石朋劳累成疾,于1918年暴病碎亡,留下800万港元遗产。港市发行之初到今日,膨胀率逾100倍。李石朋的800万元, 大约相当于今日的近10亿港元。 李石朋白手起家, 在20多年时间拥有数亿家身,在当时, 没有几人可与他比肩。
李石朋创下的庞大家业, 由长子李冠春克绍箕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