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李氏家族百年沧桑百年春

2019-12-1608:14:01香港商战:李氏家族百年沧桑百年春已关闭评论

苦学英语

翻船后的李石朋满腹沮丧来到香港。 船在湾仔码头 泊岸, 李石朋立即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顿时忘却了心灵的惨痛。

一幢幢西式洋楼拔地而起; 街市上, 鲜亮的 洋货琳琅 满目; 招牌、 门牌、 路牌多标有英文; 雍容华贵的番婆番妹从街上走过, 留下阵阵异香。广州已是繁华的都市, 可广州的繁华与香港相比, 总有三分抹不去的土气。

李石朋决定留在香港发展。 他知道世界上 唯有英国最发 达。 香港归富庶的英国治理,一定比广州有更多的发财机会。

李石朋仅剩3块做盘缠的银元,他住进西营盘的低档华人客栈, 然后去寻找工 作。 他只在码头找到扛包的苦力活, 李石朋种田出身, 自然不怕 吃苦,但他认为做这种活永远出不了头, 第二天就没去开工。 香港做生意的机会委实不少,可他又拿不出本钱。

走投无路之际, 李石朋看到天主教堂的哥特式尖顶。 他想起广州的传教士,传教士乐于助人, 就像中国庙里的和尚一样以慈悲为 怀。 李石朋就进去求见神父, 在庄严肃穆的教堂, 李石朋突然觉得为谋生发财之事求助神父, 实在有些卑劣。 他临时改变主意, 拜神父为师学习英语 在英人管辖的香港若懂英语, 如虎添翼。

西格神父是个中国通, 他听李石朋说明来意, 满口答应。 李石朋立即回广州,卖掉不动产,带40块银元重返香港。

西格神父安排李石朋到教会办的圣若瑟书院读低级班。 李石朋已经25岁, 牛高马大, 而同级的同学多是 10岁上下。 已有妻室的李石朋, 常受到这些乳臭未干的孩童的耻笑。 但很快, 李石朋脱颖而出,成绩让这些孩童刮目相看。西格神父对李石朋的勤奋与好学赞叹不已。 一年后,李石朋便可协助西格神父辅导同级同学。

李石朋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西格神父知道李石朋经济窘迫, 免去他学费,李石朋无法报恩,帮助 神父做杂务。 李石朋在书院偏重英语、 数学,这两门课对日后的发展, 极有实用价值。

李石朋慢慢在香港结识一些朋友,不少朋友笑话李石朋,说他胡子大把,还老着脸跟娃娃厮混一起。 李石朋以古书中的一句话自慰:

"燕雀焉知鸿鹊之志?”

香港奇缺精通双语的人才, 一些懂英语的华人都有高级职业, 由此而进入香港的上流社会。 李石朋中途辍学一西格 神父告诉他, 学外语须从小开始,现在他这个水平,恐怕很难在短期内达到通译的水平。

李石朋是个很讲实际的入, 他不能把岁月耗在遥遥无期的学业上, 马上重返社会谋职。

李石朋受聘于和发船务公司做业务员, 和发是刘氏家族的私产,刘老大靠一艘木船起家, 脐手既足创下这份家业。 李石 朋 很快熟悉了业务, 把交予他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序。 刘老大渐渐把和发业务全盘交李石朋管理, 自己颐享天年。

李石朋只要稍稍有空, 就去圣若瑟书院旁听英语, 李石朋凭着夹生的英语, 为刘老大拉了不少 洋商的货物,和发的船只几乎就没闲置过。

刘老大常常感叹, 他的儿子有李石朋一半能干, 他就是现在离世, 也毫无遗憾。

刘老大没熬过年就病逝, 死前要李石朋辅佐他大儿子管理家业。 并当着儿子的面说: “儿子以后公司的业务, 全由石朋说了算。”

李石朋做了和发的总经理。 克绍箕裘的刘公子, 确实做到了让李石朋全盘管理和发业务。 但刘公子却大把 将和发的盈利拿去挥霍, 他常常 泡在赌坊妓寨。 他还做过一夜风流天子, 由众妓分别扮演三宫六院的娘娘贵妃。

和发的财权仍控制在刘公子手中,银号不见刘公子的手印、 印鉴就不付钱。 刘公子挥霍尽了和发的盈利, 连流动资金也拿去还风流帐。 李石朋叫苦不迭, 公司业务分外萧条。

公司破产在即, 刘老大的小儿子与公司客户瑞先生, 游说李石朋买下和发股份。 李石朋犹豫不决, 这时, 银号冻结了和发的资金, 刘公子一筹莫展, 找李石朋商量。 瑞先生从中协调。 和发船务公司被李石朋买下。 李石朋付出的现金, 刘氏二兄弟六四开。 老大很快 将分得的家财挥霍殆尽, 老二开了一间杂货店, 日子还算过得去。

和发到了李石朋手里, 发展势头在华商同业中首屈一指。李石朋将公司更名为和发成船务公司, 迁址到永乐坊(今上环永乐街)。 当时, 船运、 港务、 仓储中心在中环至铜锣湾。 众人多不解, 这就像把香火店从庙街迁到书院街。

1890年的深秋, 英皇室干诺公爵在中环投入第一块填海石, 遮打爵士喊了10多年的大规模填海计划终于正式开工。 第一期填海工程在中环、 湾仔铺开, 上环至西营盘填海工程列为第二期, 要晚好些年开始。 港府下令,将第一期填海区的码头全部迁往上环至西营盘。

丰石朋捷足先登, 已在上环安下写字间, 并在海边建临时码头。 同业恍然大悟, 待他 们赶来上环至西营盘租房租滩, 租金已飚升。

上环至西营盘没有深水码头,洋轮只能锚 泊在西环的海面上。 李石朋在填海奠基仪式前两天,低价买下四艘驳船, 加上原有的驳船, 就拥有一支颇大的驳船队。 李石朋会英语, 不用船务买办,自己上洋轮与洋商洽谈驳运业务,和发船务公司的生意日益红火。

李石朋偿还了债务,购下一栋华商建的小洋楼,就回鹤山老家接妻子孩子来港居住。 李石朋回家时, 给他的每一个异母兄弟送了ー份厚礼。 李石朋的成就, 让他们 惊羡不已, 纷纷要求李石朋带他们去香港发财。李石朋最后只带了妹夫出来, 妹夫做人机灵, 念过几年洋学,李石朋的公司正需要这样的帮手。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