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太古洋行南辕北辙港为营

2019-12-1608:05:59香港商战:太古洋行南辕北辙港为营已关闭评论

涉足香港

1869年, 太古洋行在日本横滨和香港设立分 行。 其业务仍是商品贸易,把英国的工业品运至远东, 又把远东的初级产品输往国内。

香港分行的经理由施怀雅家族外的人担任。 施 怀雅兄弟。 一个坐镇上海总行,一个常年在海外巡视。

香港太古很快成为各分行中的明星。 这首先得助于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港府奉行的自由港政策; 其次, 是约翰森姆物色了一位出色的买办, 鼎助分行业务。

这位买办就是莫仕扬。 当时他往返于省(广州)港做洋货生意,与各国商人交际甚广, 精通英语。 约翰森姆聘他为太古买办, 莫氏家族也由此而成为省,港有名的买办世家,先后有10多人任太古洋行的买办。

莫什扬根据他对港埠英商的恫察,建议总行大班约翰森姆投靠港府。

这个建议为约翰森姆所采纳, 确定为在港发展之根本。 以后, 凡是港督重视的公益慈善事业, 太古必有表示。 港府的方针政策只要未严重损及太古的利益, 太古总是投赞成莫仕扬、 约翰森姆都是极有眼力的人。 他们深知, 太古不可能像渣甸那样, 以其雄厚的实力使得历任港督不敢怠慢。太古只有谨小慎微, 才能博得港府的好感。 这种感情投资, 在数十年后才得到巨大的回报, 使太古成为香港的超级商业帝国。

1872年, 约翰森姆力主投资航运业。 不少股东表示疑虑, 航运业日趋饱和, 竞争激烈。 约翰森姆例举世界航运史, 世界贸易总是在不断扩大, 航运也就会随之而繁忙。

太古同时开办两家轮船公司。 一家叫黑烟囱轮船公司, 开辟中国 沿海航线, 并涉足长江内河航运; 另一家叫蓝烟囱轮船公司, 大股东不是太古, 太古代理其在中国的航运业务, 蓝烟囱轮船公司跑中国至海外的航线。

在中国的各轮船公司, 分别在香港等商 埠设立分公司, 其中以香港分公司实力最强。 在此之前, 香港已有:香港广州轮船公司开辟的省港线, 铁 行轮船公司的上海香港定期航班, 旗昌洋 行的日夜行驶的省港线,法国邮轮公司的欧洲香港定期航线, 省港澳轮船公司的省港澳航线, 太平洋轮船公司的旧金山香港航线, 等等。

面对着众多 强大的对于, 大古把策略定在优质服务上。 它从英国购置豪华汽船, 加入上海香港、香港广 州航线。太古汽船的服务有口皆碑,票价虽定得稍高, 有钱的乘客都乐意乘太古汽船。太古船队的船长,均是高薪从英国聘请来的,他们经过现代航海培训,海洋气象是他们的必修科目。 那时, 中国还没有海洋气象站, 众多的海难, 皆是恶劣天气造成的。 太古船队, 在历次热带飓风中, 遭受的损失最小。

1881年7月,太古在鲫鱼涌购置土地,创办了太古糖厂。鲫鱼涌所在的东区, 当时是港岛的荒凉之地。 由于太古先后在鲫鱼涌开办多处实业, 带旺了东区, 使东区渐成为港岛的繁华之地。在太古涉足糖业的前一年, 东角糖业公司兼并了其他糖厂,一举成为香港糖业的巨无霸。 东角糖业从珠江三角洲运来红糖, 精炼成白砂糖后, 除供应港岛外, 主要返销珠江三角洲。

太古糖厂尽可避免与东角糖业正面交锋。 它从古巴、 澳州、 毛里求斯、 台湾等地运入红糖,加工成的白砂糖及方糖, 主要销往非产糖国家和地区。

据曾任太古买办的莫应桂先生回忆, “太古糖厂有两套炼糖设备, 每日可溶糖100 吨, 每月可生产精糖12.5万担。这个糖厂成立之初, 曾一度独占远东精糖市场。

到19世纪末,珠江三角洲白糖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外来白糖销量锐减。东角糖业式微, 太古糖厂后来居上,成为香港糖业的巨无霸。

尽管太古洋行在香港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 约翰森姆仍不看 好香港,始终把发展重点放在上海。

约翰森姆说: "香港与上海, 都可成为 沟通世界的纽带, 若说对中国的辐射力, 香港只能辐射南中国的两广, 而上海, 其辐射面差不多覆盖整个中国。”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