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得利
谁知道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呢?凯尔与丢杜的蜜月非常短暂。 两人均是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这种好斗的作风自然也会带到合组公司来。 没多久, 两人爆发冲突。 凯尔 咄 咄逼人, 丢杜仍是牛皮糖的老脾气,令凯尔无计可施。
这时候,人工冰已经过10多年的检验, 渐为消费者完全接受, 天然冰不再具备优势。 经过成本核算, 从北美输入天然冰不及就地制冰成本低。
凯尔抓住这一事实, 重新向丢杜发起进攻。 丢杜毕竟年迈力衰, 不再与凯尔交锋, 渐渐退出日常经营。
一年后,凯尔以丢杜健康原因为理由, 把丢杜的总经理一职夺过来, 独揽公司大权。 丢社也确实感到力不从心,连顾问一职也不要,闲在家中饲养奶牛。稍后, 他出让 股份, 回美安度晚年, 制冰公司成了凯尔的家族产业。这起“宫廷政变”,渣甸洋行的大班们了如指掌。 不过, 他们还不想这么快 将其 归于渣甸的旗下, 且让凯尔从从容容把公司的一切理顺。
1883年,凯尔踌躇满志从英国引进新式制冰机。 安装调试,步入正轨,出冰量不但大, 且成本 低。
渣甸洋行大班认为时机成熟,把凯尔召进总部大班办公室。 大班向凯尔诉苦, 说本商行在新加坡的投资失败, 需要注入资金,而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均不佳, 本商 行己陷入财政危机。
凯尔是明白人,一听就知渣甸洋行逼债来了。 往昔与丢杜血战, 凯尔向渣甸洋行借债经营,至今早已过偿还日期。 渣甸新任大班口头说不必急于还,如今口说无凭, 契据才是铁证。 凯尔购买新设备, 向东藩汇理银行借了一笔巨款。 现在别说向 汇理银 行再借钱, 向所有的英国银行与商行都借不到钱-他们会看渣甸的大班眼色行事。
识时务者为俊杰, 否则, 与渣甸对抗, 必是以卵击石。 凯尔主动提出, 把制冰公司交渣甸 洋行管理。 就这样, 渣甸大班不费吹灰之力, 就把香港制冰公司归为囊中之物。
渣甸洋行一直经营到1918年,物在人易, 无论是渣甸大班, 还是制冰公司的执行总经理,早已换了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