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不容
丢杜公司垄断香港冰块市场达20年之久。一文不名的丢杜偿还了所有债务, 在半山区盖了ー幢古堡式的庄园宅邸, 运冰船增至4艘, 是在港美商的佼佼者。
在港的洋商, 莫不觊觎冰块生意。由于丢杜公司已形成规模, 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到60年代,日售冰增至数千磅。 欲入此 行业的洋商, 怎么算, 都不容易赚到 钱。
1866年,英商凯尔惊悉有人成功解决人工制冰(用结晶硝酸铵作冷却剂) 的技术难题, 他即赴英国, 购买专利, 把制冰机运来香港。
凯尔制冰厂设在春园街, 直通皇后大道东, 濒临风景优美的维多利亚湾。后湾 仔填海, 春园街与雪厂街一样, 缩为内街欲与已经独霸市场的天然冰竞争, 凯尔的人工冰, 只能靠价格优势与其分ー杯羹, 然后 将天然冰 驱逐出香港市场。 这是商界惯用的手法, 先削价打垮对手, 待占领整个市场再提价, 实行价格垄断。
丢杜的冰每磅售价5仙,凯尔就把冰价定为 4 仙。 凯尔认为, 港人会蜂拥而来买他的冰, 殊不知, 丢杜的雪厂仍顾客盈门。 原因很简单, 人们普遍认为天然冰洁净, 是上帝所 赐之物, 而人工冰, 是用港埠的水制成的, 西人一惯抱怨水土不服。
不久, 市面上传言: 丢杜的天然冰不是来自遥远的北美大陆, 而来自中国的北方。 传言是否来自凯尔就不知。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曾一度使雪厂门可罗雀。
原来, 西人偏执地认为华人不讲卫生。 他 们亲眼目睹华人在溪流拉屎, 或把臭烘烘的马桶拎到饮水塘里洗刷。 依此推理, 来自中国北方的天然冰,何谈洁净?
丢杜真是有口难言, 他的天然冰一直采自美国和加拿大。 中国与日本开放门户, 丢杜曾一度派船去过中国北方与日本采冰, 但发生当地居民追杀采冰人员事件, 丢杜便死了这颗心。 其实中国北方有大量罕有人迹的河流湖泊, 就算是采自中国北方的冰, 怎么会不洁?幸好搭乘丢杜运冰船来港的法国人出面证实, 丢杜的天然冰确实来自北美,风波才慢慢平息下来。
一波甫平, 一波又起, 凯尔公司在铜锣湾另增一家制冰厂, 竟把冰价压到每磅3仙。正巧此时,港埠最大的医院香港公共医院的考德威尔博士,向港府提交了一份有关香港疫病的报告, 其中就谈到凯尔公司的人工冰, 根据检测,人工冰符合食用标准, 不是疫病的病源。
这份报告, 无疑力凯尔公司做了极好的广告宣传, 加之售价极廉, 凯尔人工冰的售量大增, 大有独霸市场之势。这对丢杜来说, 不啻灭顶之灾。 丢社被迫把售价降到4仙, 顽 强地与凯尔竞争。
鹿死谁手尚不得知。 那时, 丢杜凯尔势不两立, 见面不打招 呼。 在西人俱乐部,只要有一人先在, 另一人便会扭头就走。
有一次, 在玛丽咖啡厅, 丢杜在凯尔公司的一位职员也在。 丢杜起身,当这位职员的面,一扬手把两元小费扔给了女侍。 女侍受宠若惊, 大概从来没得过这么多的 小费。 丢杜给凯尔公司的人一个信号: 我财力雄厚,你们想挤垮我, 痴心妄想!
没多久, 凯尔在他的已洛克式的洋,宅举行家庭舞会,请柬还送至他的死对头丢杜家中。 凯尔的家庭舞会,十分排场奢侈, 众多的光临舞会者,皆留下这种印象: 凯尔制冰, 看来真是赚了不少哇!
其实丢杜与凯尔, 都在打 肿脸充胖子。 丢杜售冰4 仙一磅, 完全是亏本买卖, 他现在差不多亏光了积蓄下的盈利, 考虑是该撤退, 还是举债经营。凯尔的市场占有量确实在与日俱增, 他一开 始就制定流血竞争的策略,但卖得愈多,也就亏得愈多。 原以为流血竞争能速战速决, 没想到丢杜是块牛皮糖, 吞不下, 也 嚼不烂。 凯尔是集资经营, 说难听点, 就是借债维系。
两人鏖战, 都打红了眼, 都闹不清对方的实力到底怎样, 究竟是盈是亏。这场血战之所以能长达10多年,是因为港埠的英美两国财团做他们的后盾。 凯尔很早就得到以渣甸 洋行为首领的英资集团的支持; 丢杜发生财务危机, 向旗昌 洋行大班诉苦,很快得到以旗昌为首的美资集团的资助。
因此,香港早期的冰块大战, 实际上是英美两国财团在远东实力的一次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