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新兴华商亦向华资的老牌公司策动收购兼并,其中最蓍名的,就是百利保收购中巴一役。
向中巴展开敌意收购的,是新兴华商罗鹰石旗下的百利保,百利保以母公司鹰君的实力为后盾,邀得著名“公司医生”、前和记黄埔主席韦理挂帅,组成阵容强大的战车一一亚隆,阵前又得到中巴股东黄氏家族倒戈相助,在收购战中着着领先,似乎胜券在握。面对强敌,中巴大股东颜氏家族表面上虽然声称“以不变应万变”,实际上出尽奇谋,先是向小股东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继而利用当时证监法律的缝隙和漏洞,邀得好友组成局部反收购的奇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终于令形势逆转,挽狂澜于既倒,保住了江山。
中巴保卫战开创了香港“局部收购”的先例,期间处处挑战当局的证券监管,是颇值得研究的一宗收购兼并案例。
中巴全名“中华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华资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创办于1933年,创办人是颜成坤和黄旺财两大家族,两家且有姻亲关系。不过,后来黄氏家族不断出售中巴股份,颜氏家族遂成为中巴大股东。
颜成坤是广东潮阳人,1905年出生于香港,早年曾做过抬轿员,后来发迹,拥有大批坐轿,赚得第一桶金。 黄旺财则从事船务运输业务,往来香港与广东沿海各埠。两人的背景均与运输有关。 1930年,颜成坤及黄旺财等看到香港市区人口增加,各业繁荣,经营巴士服务大有可为,遂合资创办中华汽车有限公司。
当时,香港已有六家巴士公司,其中,颜成坤及黄旺财的中巴与邓肇坚、雷氏家族创办的九巴(当时称九龙汽车公司),以及启德汽车公司均在九龙市区提供巴士服务。这三家公司行走的路线相似,竞争相当激烈。1933年,香港政府将港岛区和九龙区的巴士服务专营权分开招标,颜成坤、黄旺财等成功投得港岛区的巴士服务专营权,遂将中巴重组,创立中华汽车有限公司,并接管了港岛区原有三家巴士公司业务,垄断了港岛区巴士服务专利.而九巴亦成功投得九龙及新界的巴士服务专营权; 自此,香港交通运输业形成“两分天下”的局面.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及日军侵占香港期间,中巴的车队悉数被毁或被征用,业务陷于停顿,损失惨重。 不过,二次大战后,中巴在颜成坤的掌舵下,经营策略相当进取,不断购人巴士及厂房,其业务不但迅速恢复,规模更日渐扩大。据统计,从1951年到1966年,中巴车队拥有的巴士已从151辆急增到498辆,年载客量从4612万人次增加到1.86亿人次。 中巴为解决战后香港市民衣食住行的“行”问题,作出了贡献。1960年,中巴再度获得港岛区巴士服务的专营权,为期15年.1962年,中巴根据《一九六O年交通事务(港岛)法案》规定在香港上市,成为上市公司,其时,控制权仍掌握在颜氏和黄氏两大家族手中。
这时期,颜成坤不但是潮州大亨的叔父辈人物,更成为香港政经界炙手可热的红人。 1955年,他获得港督葛量洪委任,出任立法局议员,1959年更晋身香港政府最高权力架构一一行政局,并兼任立法局首席议员,直接参与战后香港的重建与发展的许多重要决定。 期间,颜成坤先后于1955年和1961年获英女王颁发的OBE和CBE勋衔。这是中巴及颜成坤本人的黄金时期。
颜成坤的克勤克俭、事事亲力亲为,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据中巴员工透露,颜氏即使到了80多岁高龄,仍然每天扶着手杖上班,工作至深夜,甚至星期六、日亦不休息。 他精力过人,头脑清晰,公司上下大小事务,包括巴士的日常运作都能兼顾,甚至能随口说出任何一条巴士线的成本和收人。然而,亦正是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巴士王国的衰落。
中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蓬勃发展,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对巴士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颜成坤仍坚信市民只需要低廉的巴士服务,继续维持中巴低成本的经营方针,拒绝将中巴现代化。 他的这种日趋保守的经营方针,令中巴呈现一片衰老破败的景象:40多年楼龄的总部大楼残破而欠修理,车辆陈旧,班次不足,员工士气低落,巴士服务每况愈下,乘客投诉有增无减。
1973年,香港的交通咨询委员会就曾认为,香港的两家巴士公司经营服务水平不高,因此向香港政府建议由英国联合海外运输公司与香港两家英资公司合作,联手接办两家巴士公司,否则到1975年两巴专利权合约期满后中止续约。联合海外运输公司是英国电机牵引公司的附属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向客户提供公共交通的管理服务,业务范围包括非洲、中南美洲、印度及远东部分地区。 当时联合海外公司总经理曾亲自来港与两巴负责人洽商,并提出以购买或换股方式以获取中巴30%及九巴45%股权,希望藉此参与香港的巴士业务,后遭到两巴的坚决拒绝而作罢。
1971年,中巴与香港政府达成协议,再度获得港岛区巴士服务的经营专利权。 根据协议中巴纯利受到政府管制,为固定资产净值的15%,超出之数拨入发展基金,不足之数由发展基金拨回,如发展基金的资金用完,可申请加价。 由于中巴须按香港政府的意图扩充车队及增加行车路线,业务再度发展。到70年代末,香港的地价大幅上升,中巴因拥有车厂、停车场等大批廉价土地,资产值亦大幅上升。然而,中巴的保守经营作风依然故我,改善不大,导致股价长期大幅低于资产净值,遂成为新兴财阀觊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