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盈动兼并香港电讯

2019-12-1810:55:54运筹帷幄,盈动兼并香港电讯已关闭评论

前言

1997年骤起的亚洲金融风暴,催化香港从旧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 在这场资讯科技旋风中,香港企业收购兼并再次风起云涌,其中,最瞩目的是盈动兼并香港电讯。 这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战事的起源是英国大东电报局萌生退意,决定弃守经营百年的香港电讯。 新加坡电信随即部署越洋并购。······在这关键时 刻,香港首席财阀李嘉诚幼子李泽楷,通过旗下的盈科数码动力中途杀入,后发制人。

争购的双方运筹帷幄,斗胆识、斗谋略,比财势、比财技,背后牵动的是伦敦、新加坡、香港三地政府,乃至多个显赫的财团、家族,可谓错综复杂。 孰胜孰负,似乎只在一念之差····

结果,借壳上市不足一年的盈动,一举击退新加坡劲敌,成功兼并百年老店,将虚拟经济的无限商机,结合到实体经济中。“神奇小子”李泽楷由此缔造千禧“盈动神话”,再次印证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至理名言。

盈科数码动力在香港商界神话般的崛起,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返港。

李泽楷生于1966年11月8日,小时候就读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男女小学,未满14岁即被父亲送到美国读书。1987年,李泽楷在美国史坦福大学毕业,取得电脑工程学士学位。1990年李泽楷返港,加人父亲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专责筹办卫星电视,三年多后成功将卫视售予澳洲传媒梅铎旗下的新闻集团,获利30亿港元。 交易完成后,李泽楷一时声名大噪,成为香港及国际传媒的焦点。1994年,李泽楷人选美国《时代周刊》“时代一百”最具影响力人士。

1993年8月,李泽楷决定自立门户,他用出售卫星电视所赚取的30亿港元,创立盈科拓展集团,发展科技基建事业。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袭击香港,香港的股市、楼市连番暴跌,经济进人衰退,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充分暴露。 当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其首份施政报告明确提出香港经济向高增值、高科技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特定历史背景下,李泽楷开始构思“数码港”(Cyberport)计划。事缘1998年3月,盈科与全球最大的硅电生产商英特尔合作组建 Pacific Convergence Corporation(简称PCC),在美国加州投资研制资讯科技。 李泽楷想将PCC扩展到香港,然而,占合资公司四成股权的英特尔却质疑:香港哪有环境给英特尔或PCC存在? 因此,李泽楷萌发了建立“香港硅谷”的设想。

“数码港”计划一波三折。 初期,李泽楷向特区政府高层提出建设“数码港”的构想,但当时有关官员正忙于应付金融风暴,拒绝了他的建议。 1998年6月,李泽楷向政府正式提交建议书,政府为此聘请顾问公司研究。 可惜的是,政府向50多家香港及国际资讯科技公司查询,竟没有一家公司对该计划有浓厚兴趣,“数码港”计划被暂时搁置。

1998年10月,事情出现转机,当时,面对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他的第二份施政报告,在报告中,董建华明确提出香港要发展资讯科技和高增值产业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 他表示,政府的目标是致力将香港建成发展及运用资讯科技的首要城市。 李泽楷建立“数码港”的意念符合董建华的总体思路,于是获得肯定。

1999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与盈科集团合作发展“数码港”的计划。根据计划,“数码港”位于香港薄扶林钢线湾,占地26公顷,将分三期发展,成为香港发展资讯科技的主要基地。 合作的模式是政府提供土地,盈科出资并负责兴建。 整个计划完成后盈科预计可获利37亿港元。消息传出后,全港轰动,国际上亦相当瞩目。 当时正在香港访问的美国微软集团首脑比尔·盖茨就高度评价该计划,认为可以推动香港走上资讯科技高速公路,提升形象。

不过,“数码港”计划在香港引起了颇大的争议,尤其是“数码港”的批地方式和其中的地产发展项目,受到了香港主要大地产发展商的猛烈批评,认为“数码港”实际上仅是一个“地产项目”,指责政府“私相授受”。 对此,政府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局长邝其志解释说,政府曾接触50家外国及本地资讯科技公司,了解他们是否有兴趣发展数码港,但所得答案均为否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才选择盈科。 邝其志强调,数码港是一个策略性基建计划,而非地产发展项目,其中附属的住宅发展只是筹资的一个途径,如果其他地产发展商有兴趣,可购买政府在住宅发展的部分权益。 是役,盈科脱颖而出,被视为香港资讯科技界具领导地位的公司。

由于数码港需要在市场融资,最理想的方式是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到时无论是以股东融资或通过银行借贷都较方便。 不过,如果直接将盈科的业务上市,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李泽楷选择借壳上市。

1999年5月1日,李泽楷把握微软首脑盖茨访港所掀起的科技概念热潮这一良机,宣布通过盈科控股收购“壳股”公司得信佳75%的股权,方法是以盈科在香港及内地的一批投资及地产发展项目,以及数码港发展权益注入得信佳。收购完成后,得信佳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 Limited)。李泽楷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利用我们在数码科技及新媒体方面的专长和知识,在互联网内容及服务方面,发展成为出色的领导者。”

5月4日得信佳复牌,由于市场上的流通量极低,尤其是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其股价在开市后即大幅上升,每股价格从停牌前的0.136港元最高升至3.225港元,收市报1.83港元,升幅高达12.5倍。该股全日成交额达18.7亿港元,比当日汇丰控股的高出1.5倍,成为最大成交额股份,几乎占大市全日成交总额的一成六。 仅此一日,得信佳市值从原来停牌前的3亿港元急升至591.1亿港元,成为市场高度瞩目的资讯科技概念股的领导者。其后,盈动高层以巧妙的财技展开连串集资及收购活动,包括把PCC注入盈动,与美国CMGI互换股份,成功引人英特尔、CIGM等作为策略联盟;又斥资数十亿元收购十多家从事互联网或有关联公司,成为亚洲除日本外最大的互联网企业。 在连串集资及收购活动的刺激下,盈动股价作三级跳,到该年底收市时,每股价格已升至18.1港元,公司市值高达1641亿港元,跻身香港十大上市公司之列,排名第七位,创造了香港经济史上最大的神话。

不过,李泽楷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表示:“今天盈科是全亚洲第三大互联公司,但不及日本的Softbank和光通信,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亚洲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当然,李泽楷也明白,盈动的神话、公众对盈动的信心,主要是建筑在对李氏家族的财势,对李泽楷个人及他的人脉网络的信任,以及他对未来的承诺,因而盈动的庞大市值的基础是极为脆弱的,是建基于“虚拟经济”之上。 一旦公众在期待回报的漫长等待中预期逆转,市值就会迅速收缩。

因此,盈动这一“虚拟经济”急需与真实经济相结合,才能不断巩固壮大。正是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李泽楷将收购的目标,指向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一一香港电讯,企图藉收购香港电讯完成其虚实结合的大业。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