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亚洲证券在韦理时代,是一只传奇性的股份。 韦理以亚证为投资旗舰,东征西伐,战绩彪炳。踏入20世纪90年代,韦理新婚,决定金盆洗手,退出股坛,遂将亚证股权分批出售,为亚证争夺战的燃点埋下伏笔。
亚证控股权几经易手,转售到准备在香港大展拳脚的“过江龙”力宝集团手中。 力宝觉察有人觊觎亚证,遂通过旗下华地先发制人,向亚证提出全面收购。 而华懋正有意借亚证变相上市,双方遂展开一场“龙争虎斗”。
结果,华地幕后购得几家大户出售的股权而取得亚证控股权,不过,华懋亦取得亚证超过25%股份,牵制着亚证的任何资产重组,形成两雄对峙的僵局。 由于公众持股量未符合上市规定,亚证被香港联合交易所勒令停牌,最后落得两败俱伤的收场。
可见,在华人社会的商场中,“以和为贵”,仍是金玉良言。
亚洲证券全名亚洲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伊人置业,创办于1973年2月2日,2月9日在香港上市,当时是一家小型地产公司。该公司于1986年11月被韦理的私人公司亚洲证券有限公司收购,稍后易名为亚洲证券国际,以反映其与亚洲证券的关系。 亚洲证券国际在韦理时代是香港股坛中一只相当活跃的股票,具有颇高的知名度。
韦理是香港极负盛名的“公司医生”,原籍英国苏格兰,1932年在澳大利亚出生,早年曾做过伐木工人和学徒,1951年离开澳大利亚到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经销公司华纳兄弟有限公司工作,从工程师晋身为经理,并成为业余赛车手。
1964年,韦理应邀前来香港,主持夏巴汽车公司,三年后成功将该公司发展成庞大企业集团;1973年再应邀接管濒临破产的信昌企业,使该公司转亏为盈。自此,韦理在香港商界崭露头角,成为“企业奇才”
1975年,著名的和记国际陷人财政危机,该年度和记国际亏损1.29亿港元,负债15亿港元,无法清偿债务,被数家美国银行向高等法院申请清盘,最后由最大债权人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收购和记33.65%股权。汇丰聘请韦理出任和记国际行政总裁,条件除支付惊人薪金外,还包括分红,订明韦理可享有和记国际2.5%纯利。
韦理掌政后,大刀阔斧地将和记属下亏损的公司铲除,并通过收购及合并、改善管理层等措施,令公司在1976年度即开始转亏为盈,该年度和记的赢利即达1.07亿港元。 韦理的表现立刻轰动国际社会,美国的《时代》杂志即以他为封面,称赞他是“东南亚最能干的公司医生”。
到了1977年底,和记的赢利进一步上升到2.2亿港元。 韦理推动和记国际与黄浦船坞合并,成立和记黄埔。1979年9月,汇丰银行将和黄股份售予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曾引起韦理的强烈不满。1981年1月,韦理离开和黄自闯天下,在香港、澳大利亚及美国等地发展投资业务。
1981年,韦理应罗旭瑞邀请加入百利保董事局,协助罗旭瑞通过百利保收购中巴,可惜铩羽而归。1984年3月,韦理在罗旭瑞的协助下,通过所持私人公司亚洲证券收购鹰君集团旗下的富豪酒店和百利保两家公司的控股权,同年11月将两家公司重组,逐步令其走上业务轨道。
1986年,韦理通过亚洲证券购入李福兆等人所持华人置业股权,并与冯秉芬家族合组司马高公司,与李氏家族的巴仙拿展开华置收购战。 结果,亚证持有华置约三成股权,与另一位乘虚杀入的“股坛狙击手”刘銮雄共同入主华置。 当时,韦理虽出任华置董事局主席,惟股权仅得30.3%,屈居于刘銮雄的爱美高之下,后者取得华置48.5%股权,亚证只成为小股东。
这时,韦理决定将亚洲证券借壳上市,他看中了伊人置业。 伊人置业当时的主要股东之一是香港股坛上另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詹培忠。 其时,伊人置业的资产只有两项收租物业、部分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年度除税后嬴利不足50万港元,实际上是一家空壳公司。韦理通过亚洲证券以600万港元价格收购了伊人置业72.5%股权,并随即向小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韦理控制伊人置业后,立刻将亚洲证券的资产,包括华人置业30.3%股权和一家证券公司注入,并发行1.8亿新股集资。 交易完成后,亚证持有伊人置业95%股份,为保持其上市地位,遂将所持股权降低全75%,并易名为亚洲证券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