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海裕国际一系,在香港股市中并不显眼。 然而,一场反目成仇的争夺战,却将其推到万众瞩目的幕前。
挟东南亚资金而来的海裕国际主席蔡世亮,为了壮大集团的声势和实力,决定让股、让权,力邀其多年的老朋友、与本地富豪关系密切的袁天凡加盟。 而刚从恒昌辞职的“打工皇帝”袁天凡,亦听从玄学大师的占算,决定自行创业。 双方结盟海裕。
不过,蔡世亮之让股让权,其实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暗中已部署多个后着,随时可以伺机反击,重夺控制权。 事态的演变,导致蔡、袁摊牌、决裂。期间,袁天凡曾占上风,本可稳操胜券,但他一时心软,没有乘胜追击,给蔡世亮以喘息之机,形成两军对峙的僵局。
海裕争夺一役证明,商场一切以利为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海裕国际的前身是金佑地产,1973年2月在香港注册成立,同月在香港挂牌上市,初期主要从事证券投资及物业发展,上市不久即遇上股灾,直到1978年才能首次派息。
1983年9月,海裕集团的联营机构世旺公司,以现金收购金佑地产51%股权,世旺主席蔡世亮亦购入34%股权,导致世旺向金佑地产提出全面收购。海裕集团由东南亚财团组成的公司,专营货仓、贸易、电子制造、纺织漂染处理、船务以及汽车租赁等。世旺收购金佑地产后,即于同年11月改组董事局,由蔡世亮出任主席,金佑并易名为海裕实业有限公司,继续保持上市地位,以作为世旺的投资旗舰。
1987年10月,海裕实业进行私人配售,主席蔡世亮及两名董事将名下29%股权配售,同时购入公司持有耀丰冷藏仓库余下股权。翌年8月,海裕实业宣布重组,将公司属下经营合库业务的公司注入全资附属公司海嘉实业,1988年9月在香港分拆上市。海裕实业仍持有海嘉实业68%股权。1989年1月,海嘉实业有意向大宝地产收购该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耀辉冷藏库。大宝地产原是胡忠家族旗下的地产发展公司,于1973年注册成立并在香港上市,1975年因投资地产严重亏损而被迫重组,1980年将业务扩展到水产业培殖及天然资源开采,业务发展一直不佳。1988年11月,大宝地产宣布再次资本重组,但海嘉的收购令公司重组计划须修订。
1989年5月,海嘉实业宣布向大宝地产提出全面收购,每股0.98港元,认股证每份0.18港元。同年8月,海嘉修订收购大宝地产建议,每1000股大宝地产可换750股海嘉股份,大宝认股证每1000份可换海嘉股份138股。 收购后,海嘉实业持有大宝地产75%股权,大宝地产则易名海晖国际。1990年1月,海晖国际向海嘉购人耀丰冷藏库公司,包括耀丰,裕丰以及耀辉冷藏库,成为香港最大规模的冷藏库公司,约占香港整个冷藏市场的六成份额。